香港商報
-- 天氣
【漫話中醫】六味地黃丸的故事

【漫話中醫】六味地黃丸的故事

責任編輯:副刊 2023-05-09 17:40:23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文:吳文豹)六味地黃丸,是中醫臨床常用的一種中成藥,本方始見於宋代《小兒藥證直訣》一書,是當時著名兒科醫師錢乙首先創製的。

20230416075239697.jpg

六味地黃丸為滋補腎陰之劑。

    公元1079年,錢乙被召到汴京,因治好了太子的病,受到皇帝的重用和賞賜,譽滿京城,但那時宋朝太醫院裏,靠着「家學淵源」的一些庸醫,認為錢乙只是個「土郎中」,招致他們的嫉妒,認為「錢乙治好太子的病,只是偶然巧合」,「錢乙用的是土方,真正的醫經懂得不多」。

    有一天,錢乙和弟子閆孝忠正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帶了一張錢乙開的兒科藥方來所謂「討教」,並略帶嘲諷地問:「錢太醫,按張仲景《金匱要略》八味丸,有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附子、肉桂。而你這方中好像少了兩味藥,大概是忘了吧!」錢乙笑着回答:「沒有忘,張仲景這個方,是給大人用的,而小孩陽氣足,所以減去肉桂、附子兩味益火之藥,製成六味地黃丸,免孩兒過於暴熱而流鼻血,你說對嗎?」這位前來挑釁的大夫聽了連連讚道:「錢太醫用藥靈活,酌情變通,佩服佩服」。錢的弟子閆孝忠把老師的一些有關之言記載下來,後來編入《小兒藥證直訣》一書。錢乙所創製的「六味地黃丸」就一直流傳至今,被廣泛運用於臨床。

 9d04964d757f43a18c74c2ec6a61925d.jpg

 六味地黃丸原方丸劑,煉蜜為丸。

    六味地黃丸有熟地黃八両、山茱萸四両、山藥四両、澤瀉三両、丹皮三両、茯苓三両。主要功效有滋補肝腎,兼偏補陰。適應於一切慢性病過程中出現的肝腎不足,腎陰虧損所見的腰膝痠軟、眩暈、耳鳴、遺精、消渴以及小兒「發育不良」等症。本方的特點是補中寓瀉,而以補為主。方中以熟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而生血;山茱萸溫補肝腎,收澀精氣;山藥健脾兼治遺精、遺尿,這是本方的「三補」,但以熟地的補腎為主,山茱萸補肝和山藥補脾為輔,故熟地用量高達一倍。丹皮涼血清熱而瀉肝腎之火,澤瀉、茯苓利水通淋、清泄下焦濕熱,這是本方的「三瀉」。

 24234023_m.jpg

六味地黃丸專為腎陰不足所設,腎陰虛的表現有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

    歷代醫家又在臨床實踐中,根據病者之症狀偏重將六味地黃丸變演出各種地黃丸,如:知柏地黃丸(又名知柏八味丸),即是加味知母與黃柏,俱滋陰瀉火功能,適用陰虛火旺,骨蒸盜汗、咽痛、升火、口乾舌燥者。杞菊地黃丸,即加上枸杞子、白菊花,治肝腎不足、頭昏目眩、視力減退等症。又如明目地黃丸,即在本方中加入當歸、白芍、枸杞子、菊花、白蒺藜、石決明,有明目,滋補肝腎、清散風熱的作用,故常用於治療眼睛乾澀、夜盲、視物模糊等症。

    在中醫方劑學中,六味地黃丸歸屬於「八法」中的補益劑,即是「虛者補之」、「損者益之」補虛益損,用藥物來充實體內的陰陽、氣血、精、津液等不足。調整或改善人體的生理功能,扶正祛病。

    醫家常曰:

六味地黃益腎肝  山茱丹澤藥苓丸

滋陰降火加知柏  杞菊地黃目昏眩

若問明目地黃丸  六味石決蒺藜團

再加杞菊當歸芍  陽亢陰虛眼目乾

31.jpeg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

責任編輯:副刊 【漫話中醫】六味地黃丸的故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