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憶採訪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愛國實業家劉靖基的幕前幕後

憶採訪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愛國實業家劉靖基的幕前幕後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3-08-31 11:53:0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image.png

今年是滬港合作機制建立20周年。二十年來,滬港兩地合作交流不斷拓展深化,合作覆蓋領域漸趨多元,可謂成果豐碩。飲水思源,該合作機製得以成功構建,不得不提及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著名愛國實業家劉靖基,率先在中國改革開放後,不辭辛勞、積極奉獻,努力謀求和推動滬港經貿合作與發展。同時,作為媒體人,亦真切感悟其人格魅力及愛國熱忱。

image.png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原名譽副主席劉靖基。

上海首個工商團訪港反響強烈

劉靖基是老一輩民族工商企業家的傑出代表,著名愛國人士和社會活動家。1979年3月,以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張承宗為團長、市工商聯主委劉靖基為副團長的上海工商界代表團一行10人訪問香港。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上海首次組團赴港參訪,遂引起強烈反響。

image.png

1989年2月,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接見愛建公司主要創辦人劉靖基(左二)。

訪問團先後拜訪了香港中華總商會、貿易發展局、生產力發展協會,還參觀了香港中國染織廠、益電電子工廠、開達玩具廠、太古新村。乘坐香港環球航運集團主席包玉剛私人遊艇飽覽維多利亞港海景,受遠東航運集團董事董建華邀請,參觀「海上學府」輪。

image.png

1979年3月,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霍英東(中)會見張承宗(左)、劉靖基(右)等上海工商界代表團成員。

同年9月22日,以劉靖基為首的海內外工商界人士發起成立了中國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愛建集團前身),當年1000餘位認款人中,香港與海外人士約佔三分之一以上。而愛建早期在上海開發的房地產外銷樓盤其主要銷售對象多為港澳同胞。

率先促成多家滬港合資企業

劉靖基所領導的愛建公司還促成了多家滬港合資或合作經營企業,架起了滬港兩地經貿往來的橋樑,開啟了改革開放之後滬港合作的先河。1981年5月,愛建公司與香港著名工商業者唐翔千等投資成立首家滬港合資上海聯合毛紡織有限公司。

1983年5月,劉靖基率上海經濟考察團再次訪問香港,積極宣介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上海經濟發展方向,強調滬港合作有利於兩地安定和繁榮,並邀集30多家外商企業座談洽談,達成了一批經濟和技術項目的協議。

image.png

訪港期間,香港「世界船王」包玉剛(右)與劉靖基(左)親切交談。

訪問期間,劉靖基還倡議在上海和香港兩地分別登記註冊,成立滬港經濟發展協會,以促進兩地經濟的聯動發展。同年11月,滬港經濟發展協會首先在上海成立,劉靖基擔任會長。1984年1月,愛建公司與港商葉仲午等在閔行開發區內投資設立首家滬港合資上海環球玩具有限公司。

親臨靖公英式別墅採訪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大公報》新推出了一個品牌欄目「華人實業家」,以報道著名愛國工商企業家為主,其中包括李嘉誠、霍英東、包玉剛等海外大佬,頗具影響力。

image.png

1994年10月10日,作者宋健在香港《大公報》「華人實業家」專欄上刊發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劉靖基的整版報道。

1994年9月,作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和全國工商聯名譽副主席的老一輩工商企業家劉靖基,自然成為上海推崇的報道對象。

不巧的是,92歲的劉靖基當時已住進上海華東醫院,不方便採訪。而愛建公司上下對此事又非常重視,再三權衡下,經由時任愛建辦公室主任胡宛青協調,通過外圍採訪熟悉劉靖基的秘書侯畹華、總經理王仁中、劉靖基女兒劉啟觀、愛建老領導楊延修及其他老工商業者等,來推進並完成此項具特殊意義的採訪報道。

1994年9月22日,劉靖基秘書侯畹華大姐特意陪同我去劉靖基位於武康路的住所,感受靖公(劉靖基尊稱)如何廣交朋友,開展「民間外交」工作。

廣交朋友開展「民間外交」

上海武康路99號是一棟老別墅,建於1928年,佔地面積3900平方米,假三層磚木結構,是當時建造的最為出名的英國鄉村別墅之一。據說,1949年上海解放後,上海市副市長潘漢年亦曾在此居住過。

image.png

位於上海武康路99號的知名英國鄉村別墅外景。

當日清晨,我早早來到毫不顯眼且格外幽靜的武康路99號大門口,當侯大姐敲門後,但見一位衣着樸素的女士開門。起初我並未在意,以為只是主人家的女保姆,後經侯大姐介紹,方知是劉靖基的長女劉啟觀。令我詫異的是,她並未如有錢人家「公主」般的亮麗着裝與打扮,更感受不到是一位副國級領導人的女兒。

image.png

1994年9月22日,作者宋健在劉靖基居住的別墅採訪。

侯大姐低聲介紹說,靖公有9個子女,前6位都是「千金」,後3位都是「公子」。其中,長女劉啟觀和次女劉啟禮在上海從事企業財會工作,現已退休;三女劉啟乾在美國一家航空公司任業務經理;四女劉啟鼎是復旦大學教授。劉氏三兄弟中,長兄劉龍章在美國從事核物理研究;二弟劉麟章在香港經營實業,並在內地有多項投資;三弟劉鶴章時任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

家財萬貫卻無高人一等

侯大姐提及劉靖基儉樸生活如數家珍。雖說家財萬貫,然而,劉靖基在生活上並無高人一等的要求。他不抽煙,不喝酒,習慣於粗茶淡飯,即使在舊上海的十里洋場中,亦不涉足舞榭歌台,有時因業務誤了午餐,可吃碗雪菜肉絲麵簡單了事。他家醃製的咸帶魚,小得就像辦公用的銅尺那樣寬,侯大姐不時用手指比劃。靖公的皮帶要「等到」坐飛機起身崩斷了才肯更換。

劉啟觀引領我們進了這棟綠蔭環抱的英式別墅。武康路是條小馬路,沿路的數幢別墅均幽靜不起眼,進入大門後,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經過車庫,推開別墅小門便來到了底樓一間寬敞會客廳,素色沙發與牆面張掛的數幅古代名人字畫,能折射出主人特有的「低調奢華」。

image.png

廣交朋友,開展民間外交的會客廳。

劉靖基常言:「書畫與陶瓷銅器相比,更難保存,損一件就少一件。若不注重保護,有愧子孫。」他家中千餘幅書畫,都由其自己一一悉心保管。即便八九十歲高齡,廳堂張掛書畫,都會親自動手,不要別人插手。

侯大姐說,靖公時常會在此接待重要賓客,開展民間外交,亦讓來賓感受國家對老工商業者的政策落實與信任。劉靖基善於利用書畫藏品開展「書畫外交」,每當在家接待外賓或海外親友,都讓他們興致勃勃觀賞珍寶,笑談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image.png

多幅名人書畫張掛在別墅內的會議室。

書畫珍品勝超省市博物館

劉靖基有種一般實業家少有的愛好,那就是鑑賞和收藏書畫。他個人先後所收藏的歷代書畫珍品曾達千餘種。其中,有宋元名家的書畫傑作,亦有明四家、畫中九友、金陵八家、清初六大家、四高僧、揚州八怪等作品。內行人常贊道:「靖公收藏書畫,內容之豐富,連一些省市博物館都望塵莫及。」

image.png

豐富多彩的收藏勝超博物館。

在劉靖基的書房裏,周圍都是布滿了各類古玩和字畫等珍貴收藏。他的名貴紅木辦公桌椅,據說乾隆皇帝曾使用過。侯大姐示意我坐一下,拍照留念,着實令我喜出望外,受寵若驚。

image.png

作者坐在乾隆皇帝使用過的辦公桌前留影。

「文革」年間,有批人闖入他家,撕毀客廳一幅張大千的花鳥畫,劉靖基氣急交加,唯恐千餘幅珍物毀於一旦,於是立即電請上海博物館長派員全數取走,藏在館內。1979年後,劉靖基的書畫才完璧歸趙。

世上豈有「子孫永保」乎?

1980年,劉靖基挑選了元代趙孟頫《達摩過海圖軸》、元代倪瓚《六君子圖軸》等40件書畫珍品,捐獻給國家,受到上海市政府的褒獎。劉靖基曾深有感觸地說:「自古以來,收藏家們包括一些帝王將相總喜歡在藏品上蓋個『子孫永保』一類的印章,以表達世代相傳的願望。其實,世上有哪家子孫真能永保的?要不然,這麼多書畫會讓我收集到呢?!祖國珍貴文物,只有歸國家,才能真正永保。」

劉靖基還曾感慨說:「這不是我個人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而是國家富強,人家就刮目相看了。如果國家不富強,個人再有錢,也是沒有出路的。」(記者 宋健

image.png

作者介紹:宋健,畢業於國際政治學院新聞系,曾是上海商報記者、香港大公報高級記者,現為香港商報上海首席代表兼辦事處主任、香港商報上海新媒體主編。在數十年媒體生涯中,他採訪過諸多國家政要、社會名流、中外知名企業家等。宋健還是上海海外聯誼會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上海青浦全球招商大使。

頂圖:2023年8月29日,《香港商報》頭版刊登作者宋健回憶採訪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愛國實業家劉靖基的文章。

責任編輯:林鏗泓 憶採訪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愛國實業家劉靖基的幕前幕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