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村第一書記的榜樣――記湖南省省級貧困村桴江村第一書記肖光武

2016-08-09
来源:香港商報

肖書記帶領村干部幫病災戶收割

肖書記送慰問金到貧困戶

“摩托隊長”

  【香港商報訊】記者唐勇平、通訊員楊萬里、毛激流報道:日前,走進湖南省省級貧困村――永州市零陵區氹底鄉桴江村,看到村第一書記肖光武,正從病災戶的稻田勞作中走出來,腿上泥還沒有洗凈,就忙著接待前來采訪的記者們。

  肖光武,男,研究生學歷,統計師職稱,1985年參加工作,1995年5入黨,2003年3月掛職鍛煉任市航道管理處主任,現任市交通局辦公室負責人兼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2015年初,主動請纓到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幫扶的省級貧困村—氹底鄉桴江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擔任第一書記。

  敬業愛崗,干一行愛一行

  30多年來,肖光武從統計員干起,到助理統計師、統計師、駕培辦副主任、航道處主任、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辦公室負責人,他以一專多能的素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經受了組織上多崗位輪換的考驗,他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2003-2007年,肖光武掛職鍛煉任永州市航道管理處主任。他帶領干部職工奮戰、守候在500多公里航道一線,以精誠團結、熱情服務、爭創一流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廣大船主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他被評為交通部全國第二次航道普查先進個人,航道管理處被評為省交通廳文明單位。

  2007年底,肖光武回市交通局任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以來,鉆研黨務理論與實踐,成為一名專業的黨務干部,連續八年被市直工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2013年,肖光武被任命為辦公室負責人以來,他勤于管理,確保了文稿撰寫與公文處理的準確性、宣傳調研的時效性和檔案管理規范性,多次被評為全市先進工作者。

  扎根在基層,發揚釘子精神

  “共產黨員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肖光武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楊釘子精神,在每一個不同的崗位上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2015年初,市委駐村幫扶工作動員大會后,他主動請纓到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幫扶的省級貧困村—氹底鄉桴江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擔任第一書記。他充分發揮黨務干部群眾工作優勢,走進田間地頭、村民家中,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通過召開村組干部、黨員座談會全面了解村情民意,掌握了桴江村的基本情況,制定了《桴江村2015—2017年駐村幫扶工作規劃及2015年駐村幫扶工作要點》并逐項抓好落實。

  一年多來,肖光武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全面實施“四化”,在幫扶單位和各級各部門的支持下,先后投入各類資金335萬元,為村民辦好辦成了一系列實事、好事。

  管理網格化。今年,桴江村被定為零陵區農村網格化管理示范村。在鄉黨委的指導下,工作隊與村支“兩委”按照建設標準要求,將全村14個村民小組按人口劃分為2個網格,細化責任分工,將需要建設的30多項內容分解落實到每個鄉、村干部和工作隊員身上,通過大家幾個月的努力,包括村支委,村民委員會、村民監督委員會,便民服務站、綜治維穩站在內的“一委、兩會、兩站”和村幸福院、衛生室、村民活動中心、桴江幼兒園等全部完工,一個標準的農村網格化管理示范村全面建成。

  種養產業化。采取“公司+產業+農戶”的模式,成立了永州市瀟湘農林桴江生態種養合作社。目前全村已有20多戶農戶加入合作社,其中貧困戶10多戶。合作社已流轉土地300多畝,種植藥材100多畝,生態養殖牛羊400多頭。

  服務精細化。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當好群眾的服務員,在桴江村實施了一系列為民便民措施。一是按照“一測二看五不進”的要求,加強對貧困戶的動態管理,對原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再次進行識別,對被確認的貧困戶全部建立幫扶檔案,實施“一戶一策”,采取“1+1”、“1+多”的辦法,明確每戶貧困戶的幫扶領導、幫扶人員,明確預脫貧時間。二是與鄉農信社銜接溝通,及時評級授信,為56戶委托經營和6戶自主發展生產貧困戶辦理305萬元信貸資金手續。三是投資38萬元,將原村小改建成幸福院、衛生院、幼兒園和村民活動室,已完工并交付使用,使村民充分享受到精準扶貧的成果。

  基礎設施標準化。加大投入,著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完善水利設施,針對村里水利設施幾十年沒有改造、靠天吃飯現象嚴重的現狀,擠資11萬元修好引水渠2公里,確保300畝水田正常灌溉。實施農電升級改造,投資30多萬元架設專用變壓器、遷改變壓器各1臺,解決了500多村民生產生活用電困難的問題。投資130多萬元,打通連接菱角塘的通村公路斷頭路3.5公里。投資120多萬元,建設了農村公路安保設施6公里。投資12萬元,架起了通村主干道的路燈,昔日漆黑的山村已跟城里一樣,晚上7點路燈準時亮了起來。

  走進群眾,和村民心連心

  肖光武記得剛進村那會,接連遭到兩個“下馬威”——兩位支部委員請辭、部分黨員公開表示不參加黨員會議。兩委’班子和黨員毫無生氣。

  肖光武找村委會主任和每個支委推心置腹長談,從“兩委”班子建設到村里集體經濟的發展,大家越談越一致,心也越談越近。

  肖光武說:“桴江這里很美,這個名字很好聽,‘桴’與‘福’諧音。我們要把這里建成‘福江’。”

  讓所有黨員和村民都參與到村里的建設、管理、監督中來,這也是肖光武走入群眾心連心的舉措之一。在村支部大會上,黨員紛紛表態:“你肖支書把桴江都當成自己的家了,我們還有什么說的?!”

  肖光武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家中,聆聽記錄村民的高興事、煩心事,用心體會他們的苦和樂,傾聽他們細微而又真切的心聲。

  采訪中,村民告訴記者:“這什么時代了,還有肖書記這樣吃住在村里,與我們心連心的好干部。”

  貧困戶唐本足更是感慨:“我活了70歲,這么多法子搞扶貧,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搞下去,我們村脫貧有希望了。”

  桴江村地處偏遠山區。過去,村里自然條件差,道路交通落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單一,全村361戶1277人有貧困戶90戶316人。

  “摩托隊長”,桴江村的“特殊村民”

  肖光武吃住在村,忘我工作。每周星期一,晨光初露,他就騎著那輛心愛的新大洲摩托,風塵仆仆趕到村里。白天,他騎著摩托車走村組,下農戶,去田間,守工地,開展調查研究。晚上或組織黨員學習,或與村干部謀劃工作,或獨自在燈下學理論、寫規劃、思考工作措施。

  肖光武連續2至3周駐守在村里工作,更是家常便飯。有時去市區有關部門爭資金、跑項目,“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是常有的事。去年他駐村工作達260天以上。今年前7個月駐村工作已達156天。

  與村民熟了,心貼得近了,距離也拉的更近了。肖支書也成了村民的貼心人,廣東、浙江外地務工的村民知道他的電話,村里男女老少都認識他,肖光武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桴江人”。村民有什么困難,有什么不懂的事情,有什么不太了解的政策,都喜歡找肖支書說一說,問一問,求得解決,弄個明白。肖光武總是樂呵呵的接待每一位村民,總是熱情耐心地解釋。

  一年多的駐村工作,肖光武人黑了,也瘦了。他往村民中一站,與村民沒有了區別,誰也認不出他是城里來的干部,他完全融入了桴江,融入了村民。

  村里的主要干部,支書唐端清,村長唐有喜,秘書卜柏元在工作中都是騎著摩托車,隨叫隨到,外去辦事效率高。婦女主任湯細英工作中樣樣出色,在后勤方面,更是任勞任怨。

  肖光武成了桴江村的“特殊村民”,有了“摩托隊長”的雅號。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