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特别报道

宜豐:生態「3+1」產業助推綠色崛起

2017-06-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坐落於江西西北部青山秀水之間的宜豐縣,風光秀麗、人文薈萃,是中國「十大竹子之鄉」和「南方紅豆杉之鄉」,也是禪宗聖地——臨濟宗、曹洞宗祖庭均在宜豐,還是田園詩派鼻祖陶淵明的故里。全縣森林覆蓋率71.9%,被評為全省首批生態文明示範縣、江西省全域旅游推進特色發展縣,并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創建縣。大自然的饋贈造就了「禪風竹韻,樂享宜豐」。

  近年來,該縣以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建設為契機,因地制宜提出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生態「3+1」產業發展模式,即三大綠色產業+一個中心:綠色高效儲能系統制造產業,綠色新型裝飾材料產業,健康食品飲料產業,區域休镕頤養中心。創新之美、環境之美、產業之美、文化之美、品牌之美和諧共生,構築了「大美生態、科技文明」新宜豐。

  香港商報記者 郭美勤 黃穎 通訊員 羅霄

  產業引擎彰顯后勁

  宜豐縣圍繞生態「3+1」產業,聚焦延鏈、補鏈、壯鏈,引進「專、精、特、新」的綠色、低碳項目,形成行業集聚效應,增強核心競爭力。

  健康食品飲料產業提速增效。宜豐的生態環境良好,富含各種稀有礦物元素的水資源非常豐富,也是中國油茶生產的最適應生產區之一,油茶面積達8萬畝。宜豐充分挖掘自然環境中蘊含的「生態紅利」,大力發展礦泉水、健康飲料、有機農產品、營養保健品等綠色產業。宜豐縣現代食品產業園總建設面積為2平方公里,可接受安置食品企業80-100家,目前,已引進江西百歲山礦泉水有限公司、江西恆大礦泉水有限公司、江西天喔集團礦泉水公司、正邦林業等龍頭企業,其中,百歲山一期礦泉水項目投產后,二期純净水項目也正在全面建設當中。全縣優質礦泉水年生產能力已達100萬噸,產值20億元。下一步,將深挖生態、水資源潜力,以百歲山礦泉水為突破口,做大做強水資源開發,打響「宜豐水」高端品牌,帶動健康食品飲料產業向品質、品牌方向發展。

  綠色高效儲能系統制造產業擴量提質。該產業是今年宜春市首個新增的省級重點工業產業集群。目前,該產業引進上下游關聯企業32家,以長新電源、振盟新能源、聖嘉樂電源、匯能電器等領軍企業生產的超威、旭派、長新等品牌電池行銷全國,占據全國三分之一的產能。由江西科豐鋰業投資30億元的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已順利開工建設。下一步,宜豐縣將以現有企業為基礎,重點以引進鎳氫、鋰電池等領域為主,發展連接線、電路板、印刷版等,成為集成系統,鏈接整個裝備鏈條,實現產業高端化、智能化。

  綠色裝飾材料產業創新升級。宜豐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竹木、瓷土、礦石等原材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木竹精深加工、微晶玻璃、高端環保建陶等新型綠色裝飾材料產業。通過鼓勵和引導企業進行科技研發,著力打造高級竹家具、竹建材、竹纖維、納米竹炭以及新型玻璃建材等高附加值產業鏈,推動傳統裝飾材料產業發展升級。2016年,該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00億元,實現利稅11.2億元。下一步,宜豐將依託19家規模以上竹加工企業,打造國家級竹加工產業基地。同時,以總投資27億元、年產1000萬平方米微晶玻璃的江西鼎盛玻璃實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延長產業鏈,重點引進以微晶新材料為主的高級衛浴、廚具、建築外牆產業。

  高端生態旅游產業特色分明。宜豐縣按照全域的理念謀劃旅游產業,全面整合生態、古村、禪宗等特色資源,充分利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山、潭山古樹長廊、雙峰竹海、橋西原始金絲楠木群、九天漂流等景區的美妙風景和新建成的宜豐國際自行車賽智慧綠道,引進現代多彩農業、健康養老、休镕度假等項目,做好農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文章,把宜豐全城打造成一個大景區,成為湘鄂贛旅游的亮點和集散地。目前,江西省旅游集團將投資30億元,打造以天寶古村為核心的5A級景區。在此基礎上,宜豐將重點推進旅游+美食、旅游+運動、旅游+頤養、旅游+游學產業的發展。

  宜丰县国家级官山自然保护区

  開放服務親商安商

  「走開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宜豐縣以開放理念,招大商、招真商,面向實體經濟,大力招引產業龍頭,規劃好上下游產業鏈,壯大實體經濟。注重兼顧企業與政府雙贏,對於客商,舍得給政策,真心搞服務,讓企業在宜豐有發展,能壯大。同時推動園區成為全縣工業經濟的主力軍、招商引資的主戰場、特色產業的聚集地。

  為吸引更多的客商前來投資興業,宜豐縣積極營造「親商、安商、幫商、富商」氛圍,全力做好集優成勢、築巢引鳳文章,打造七大投資創業優勢:交通區位優勢、出口運輸優勢、電力保障優勢、供水供氣優勢、勞動力優勢、政務環境優勢、產業平台優勢。該縣距南昌1個半小時、長沙2小時、武漢2個半小時車程,周邊有3個機場,5條高速穿境而過,是江西省高速公路第一縣;建有江西省首個企業集裝箱檢驗檢疫監管區,直接把口岸功能延伸到了工廠,有效降低綜合成本;全縣有熟練的產業工人7萬多人,每年還有3000餘人返鄉就業創業。

  該縣對落戶的企業項目,實行領導包抓項目建設責任制,一個項目、一名縣級干部、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黨政主要領導每周至少一次到項目建設工地現場辦公,推行以「干部在一線工作,決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

  成效在一線檢驗」為主要內容的安商「一線工作法」,隨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難題,打通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去年以來,全縣共成立136個駐企幫扶小組,累計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97個,為企業減輕負擔近億元。在全縣上下形成了「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干」的強大合力。

[责任编辑:蒋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