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地市简讯

十九大沿河四分之一版(旅游篇)报道 沿河:土家百姓山乡画卷新

2017-10-20
来源:香港商報網

  美丽乡村吸引游客游玩。

  【香港商报網讯】记者 黄庆松 通讯员 杨敏 报道: “家家修通串户路,条条道路有路灯,开工厂来办企业,传统种植转型中……”这首快板歌词,诠释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喜人成效。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乡村不仅变美了、群众还变富了。这得益于该县把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以“城乡一体、镇村共建”为主线,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新业新房环境美

  站在甘溪镇沙坝村村口,放眼望去,整齐的楼房、宽敞的凉亭、整洁的马路、旋转的风车,不禁使人心情愉悦;向阳的黄蜀葵花,金灿灿的稻谷、绿色蔬果等特色产业充满“绿色希望”。

  近年来,沙坝村按照“农业产业化、环境田园化、农民专业化”要求,以环境美化、群众增收致富为核心,不断优化村居环境创新产业结构。以打造“美丽乡村·田园沙坝”为目标,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园区建设,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目前,沿河全面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小康寨整县推进示范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65个村庄整治和国省道、景区沿线1.6万户民居改造,完成38个农村集中建房示范点,让3665户喜迁新居,完成1463个自然村寨小康寨示范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三金”叠加百姓富

  走进孙家村,一片片铁皮石斛大棚布满了田间地头,一幢幢小洋房像山花绽放在田坝间,一条条连户路如玉带连接着各家各户,一片片果园青翠欲滴,在明媚的阳光下交织成一幅如诗的画卷。

  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坚持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全力推动特色规模产业发展,打造了肉牛养殖、食用菌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扶贫示范点,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74元。

  孙家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引下,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按照“公司+村级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实施民心党建,积极招商引资,发动群众入股、集中流转土地、统一转移劳动力,发展以铁皮石斛、乌江白芨、青钱柳等地道中药材种植为主,配套种植沙子空心李,实现了“树上长金条、地下生元宝、空中挂仙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环境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路子。

  山水乐章谱旅游新曲

  乌江穿境而过,让沿河有了“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的美誉,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以乌江画廊旅游景区为突破口,积极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生态旅游业,重点打造“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红色精品旅游区”四张旅游名片,开展全方位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协调合作,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沿河县林业局副局长崔根源兴奋地说,通过规划治理,乌江山峡景区的生态也越来越好,很多黑叶猴纷纷从其它地方迁徙到山峡来,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观看黑叶猴的游客。

  正在建设的乌江国家湿地公园内,垂柳依依,绿草如茵。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有效保护乌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长江流域珍稀的鱼类资源和鸟类资源,发挥乌江调蓄洪水、涵养水源、调节区域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效益。

  城市美如画群众笑开颜

  如今,行走在沿河县城,香樟树、银杏树挺拔有力地分布在街道两旁,道路布局有序,路面干净整洁,时不时飘来的桂花香让人清新飘逸,如痴如醉。

  “截至目前,沿河城区绿地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其中乔木类16000多棵,灌木类21000余棵,地被类280000平方米,草坪类38000平方米。”沿河县城管局党组成员方力介绍道,把县城白塔公园和乌江广场、民族文化广场、红军渡广场建设与乌江山峡景区相结合,完成了“梦幻乌江”景观二期工程。启动山峡大道、中医院至城南客运站江滨大道、城南客运站至沙坨大道、河东新区至黑獭大道、黄家山至坝坨大道等5条大道绿化亮化及景观工程建设和县城房顶绿化工程建设,使县城更加亮丽、更加休闲、更具有吸引力。

  傍晚,乌江广场、民族文化广场、红军渡广场都热闹异常,大妈们伴着音乐节奏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老大爷则三五成群的下着象棋,年轻情侣手挽着手散步,一派和谐欢乐的景象。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