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本地新闻

皖黄山市今年投50亿 “加油”乡村振兴

2018-06-21
来源:香港商报网

   

东黄山国际小镇项目效果图。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吴敏报道:近日,皖黄山市出台了《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今年黄山市持续推进首批12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突出抓好100个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50亿元。同时全面启动2018年度4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30个左右市级中心村建设和300个左右自然村治理改造,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的黄山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文化传承 推动乡村振兴

  “梦幻黄山、礼仪徽州”。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指出,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徽州魅力永恒。徽州乡村,是青山碧水环绕的生态之乡,是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诗书之乡,是遍布古村落、古民居的文物之乡,是“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之乡。我们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要求,努力让黄山大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本、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成为世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任泽锋表示,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黄山注重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以徽州文化保护为重点,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以鼓励创新创业为核心,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黄山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黄山市现存8000多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多种文献、1300多个非遗项目、超百万件文书。这些文化遗存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是振兴乡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的宝贵财富。

  黄山市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保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重敬畏,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黄山乡村的鲜明特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黄山市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展徽州传统技艺保护利用,发展具有徽州特色的文化产业,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发掘徽州文化时代价值,把弘扬徽州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使徽州文化成为黄山乡村的鲜明特色、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和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旅游+”战略 激昂乡村振兴

  据黄山市旅委负责人介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该市发挥旅游、文化、生态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把全域旅游作为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百佳摄影点、特色小镇、旅游风景道等工程,重点打造环黄山风景区乡村旅游圈、沿新安江乡村旅游带和古徽州乡村旅游片,推出各类乡村旅游产品,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两年来,该市开展旅游企业与31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带动贫困人口4200余人稳定脱贫。

  据统计,黄山市现有各类民宿客栈和农家乐1987家,占全省总量的40%,并呈现由旅游服务要素到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转变,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创新的亮点。目前全市已有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去年,黄山市接待乡村旅游来客4168.2万人次,超过全市旅游接待量七成;乡村旅游总收入298.23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近六成。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通过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前黄山市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30亿元,徽菊、干鲜果、泉水鱼等特色种养初具规模,休宁山泉流水养鱼和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功引进联合利华、小罐茶、国药祁红、康美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增长9.9%,成为全省首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连续4轮在全省美丽乡村考核中位居前列。获批中国传统村落92个,入选国家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