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特别报道

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架科技創新與產業連通之橋

2020-09-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8月2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技術研究院 (以下簡稱「廣西產研院」)正式掛牌成立 ,與7月份廣西出台的「科改 33條」遙相呼應,猶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釋放創新活力,匯聚創新資源,在高質量發展的洪流中,滾滾向前。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孫大偉(左二 ), 自治區副主席、廣西產研院理事長費志榮(右二 ), 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藍曉(左一 ), 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廣西產研院黨委書記曹坤華(右一)共同為廣西產研院揭牌。

  創新機制實現「從 0到1」的突破

  近年來 ,廣西通過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加大成果轉化力度 ,逐漸打通技術到產品的轉化環節。但從科學到技術的轉化這一環節中,高校院所面臨重重困難,企業也很難推動。隨着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作用日漸凸顯,這一環節日益成為瓶頸。正如在 2018年廣西召開的全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所說 :創新與產業還有「隔河相望之感」,必須在創新與產業之間架起相互連通的橋樑,使創新更好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搭好這座橋?廣西科技工作者們多方調研多次研究 ,思路漸漸統一:產業研究院在國內蓬勃發展,是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為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和高端化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未來可期。

  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把組建廣西產研院作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廣西、推動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破解廣西科研與產業發展「兩張皮」問題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重要抓手。

  實際上 ,廣西一直在不斷探索科技機制創新的舉措。早在 2013年,由廣西科技廳組織推薦的廣西科技信息網絡中心「中國-東盟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成為廣西首家獲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國際技術轉移中心。7年過去 ,該中心與泰國、老撾 、柬埔寨等9個東盟國家分別建立了政府間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承辦了 6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展示推介項目2300多項 ,促成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簽約及意向簽約290多項 ,推動中國和東盟各國2400多家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加入中國-東盟技術轉移協作網絡。

  乘着科技創新的快車,廣西從 2018年起實施的「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進展良好,已完成工程量總體95%的任務 ,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的重大突破、人才團隊的引育以及創新平台的建設方面,成績驕人。擁有以鄭皆連院士、王雙飛院士後備培養人選為代表的科技領軍人才,為廣西爭得了全國科技進步的7項重要獎勵,特別是王雙飛教授首次獲得技術發明二等獎,這是廣西零的突破。

  產業研究院雖然在國內已有幾家,但是在廣西尚屬首建 ,很多工作是摸索進行。2019年12月31日,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技術研究院組建方案》, 2020年2月5日自治區正式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技術研究院組建方案》, 按照產研院組建方案,廣西上下主動作為、爭分奪秒,以正當其時、時不我待的精神扎實推進產研院籌建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廣西活動期間 ,廣西產研院如期揭牌,標誌着廣西打造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 ,廣西產研院黨委書記、法定代表人曹坤華認為,組建廣西產研院,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在新形勢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廣西的具體行動,也是通過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壯美廣西建設的重要舉措。

廣西產研院黨委書記曹坤華(前排右二 )向新建直屬專業研究院所所長頒發任命書。

廣西產研院黨委書記曹坤華(前排右四 )與加盟研究機構負責人交換加盟意向書。

  優化管理 前中後共同發力

  廣西產研院旨在以提高產業科技創新能力與效率、實現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為使命,以突出市場導向、創新體制機制、引領產業升級、凝聚創新合力為基本原則,圍繞制約廣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瓶頸與短板,堅持前端聚焦、推進中間協同、注重後端轉化,推動科技與經濟對接、創新與市場需求對接、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創新勞動與利益收入對接,打造引領廣西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和科技制度創新的示範平台。

  前端聚焦技術瓶頸,緊扣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探索製糖 、製鋁 、汽車 、機械 、冶金 、有色等廣西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立題集中攻關,力爭有新的突破,形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支撐產業轉型升級、持續發展。

  中間協同多個主體,注重「借用外腦」 「巧借外力」來「借梯登高」,按照市場主導、政策引導、企業主體 、院所協作、利益共享的原則,主動與相關領域實力最強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溝通對接,藉助全國乃至全球最專業最優秀的創新團隊、創新力量集中攻關。

  後端轉化成果應用,引導更多創新成果走向中試、進入孵化 ,最終實現產業化,最大限度推動優秀創新成果落地生根 、開花結果 ,將促進廣西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作為最終使命,將實現商業上的成功作為終極目標。

  需求導向「一司三所」大膽試水

  作為自治區政府設立的新型獨立法人事業單位,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下設理事會、產研院本部、專業研究所三個層級。

  在廣西產研院掛牌的前幾天,其直屬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廣西產研院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應用研究所、廣西產研院生物製造技術研究所、廣西產研院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 ,先後註冊成立。產研院「一司三所」的成立 ,標誌着產研院直屬的「1+1+3」基本工作架構已初步形成,涉及產業投資、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化工等領域的工作全面布局。

  產投公司將投資產研院各專業研究所及科技園區、技術交易平台等研發機構,發揮國有資本的引導和撬動作用 ;智能數據所給廣西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以更低成本、更便捷的部署接入人工智能,產生高密度大數據價值,建設 AI中台 ;功能材料所針對廣西傳統材料產業發展的短板,通過研究、設計 、加工實現材料高性能化、功能化 ,以滿足相關行業對高端材料的需求;生物製造所針對廣西豐富、低值的微生物及生物質資源,研發綠色合成工藝,制備高附加值的生物基精細化學品及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功能材料所研發的銦化合物系列產品甫一亮相,就引起了業界人士的高度關注。銦化合物是一種科技關鍵原材料,主要用於製作ITO靶材以及半導體材料等,在宇航 、無線電和電子工業、醫療等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廣西銦礦資源儲量佔全國55% ,是全國銦資源最豐富的、最集中的地區 。功能材料所根據廣西這一自然資源稟賦,聚焦新材料產業,開展工程化、產品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推動「卡脖子」技術突破,形成了銦化合物系列產品。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孫大偉(右一 ), 自治區副主席費志榮(右三), 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 ,廣西產研院黨委書記曹坤華(左一 )等參觀功能材料所展台,功能材料所所長黃科林(右二 )作產品介紹。

材料技術成果放大生產線。

功能材料實驗室。

  激發活力助力壯美廣西騰飛

  專業研究所是產研院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主體,除採取自建、共建外,還增強了加盟組建這一方式 ,專業研究所以需求為導向開展技術研發,以產品為目標匯聚創新成果進行二次開發,以企業為對象開展合同科研服務,通過技術成果自我轉化和產業創新投融資服務,孵化、衍生科技型企業。在揭牌儀式當天,曹坤華廳長還與首批6家加盟產業研究院交換了《加盟意向書》, 廣西交科集團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

  作為在廣西乃至全國交通運輸系統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廣西交科集團始終致力於「為建設交通強國貢獻智慧解決方案」,成功研發出廢舊車胎膠粉複合改性高粘瀝青混合新材料,不僅解決了目前國內鋪築排水瀝青路面採用的高粘瀝青材料和纖維複合改性瀝青混合料成本較高的問題,而且顯著提升了高粘瀝青排水路面性能,還通過充分利用廢舊車胎降低材料成本,實現了廢棄資源的循環利用。隨着陽朔至鹿寨高速試驗段的成功鋪築 ,陽鹿高速也成為國內首個橡膠高粘瀝青排水路面的示範項目。

  對於未來,廣西產研院有着清晰的目標:到2025年,廣西產研院將引進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與團隊;新建或加盟專業研究所50 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業200家左右,累計攻克關鍵或共性技術200 項以上,轉移轉化先進技術1000項以上;在重點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實現大突破。(記者 唐琳  蔡寧)

廣西產研院向國內廣納賢才。

[责任编辑:谢烨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