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金庸:希望小說百年后還能看

2017-01-09
来源:香港商报

  事實上,金庸的武俠和他辦報的經歷是相伴而生的。以文人姿態進入報界,金庸后來的舉止很多時候是一個知識分子,而不是一個報業業主。

  有人說,金庸寫武俠小說,最初是為了賺錢,而后是為了支撐《明報》大業;到了上世紀60年代末期,則是試圖在武俠小說創作方面進行一些新嘗試,并表達自己的看法。於是,便有了政治寓言《笑傲江湖》,以及社會問題小說《鹿鼎記》。「我以小說作為賺錢與謀生的工具,談不上有什麼崇高的社會目標,既未想到要教育青年,也沒有懷抱興邦報國之志……不過我寫得興高采烈,頗有發揮想象、驅策群俠於筆底之樂。」

  《鹿鼎記》是在金庸眾多的武俠小說中,爭議最多的一部。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俠小說,當大家還在對《鹿鼎記》議論紛紛的時候,金庸卻在1972年底公開宣布封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鹿鼎記》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俠小說了。」

  封筆之后,金庸把近20年來所寫的武俠小說逐字逐句地修改。經過10年的修訂,一套15種共36冊《金庸武俠小說全集》出版。他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再改小說是希望「100年后還能看」。 短暫的電影生涯

  金庸曾編過《絕代佳人》、《不要離開我》、《蘭花花》、《歡喜冤家》等電影劇本,《絕代佳人》、《蘭花花》先后被長城電影公司拍成了電影,其中,《絕代佳人》在內地公映,1957年獲得文化部的優秀影片榮譽獎,金庸也獲得一枚編劇金獎章。故,金庸進入長城電影公司,由報紙編輯而電影編劇,伏筆早已埋下。

  初入「長城」,他主要是寫電影劇本,希望在電影圈中闖出一條路來。他在「長城」的月薪不過是280元,但每寫一個劇本,不管是否被采用,都可拿到3000元稿費,這個收入無疑是誘人的。金庸的劇本大都屬於純娛樂性質,喜劇化的成分較重,追求生活情趣,迎合普通市民的口味,缺乏深刻的內容,但他也為此花了無數的心思。讓他興奮的是,還有機會親自導演。此時的他一面以「金庸」的筆名繼續寫武俠小說,一面用「林歡」的筆名編了不少劇本,如《小鴿子姑娘》、《有女懷春》、《三戀》、《午夜琴聲》等,有些沒有拍成電影。

  電影圈的這段日子是金庸漫長人生中的一支小插曲,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做過電影編劇,還做過導演。1979年11月16日,他在台灣訪問,在導演白景瑞的公館「小白屋」,電影界的導演、編劇、演員、影評人聚在一起,和他談電影。白景瑞說自己與金庸相交十年,還不知道他當過導演的事,眾人也紛紛說不知道。他回答:「你們都不知道,證明我搞電影完全失敗。」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