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浙江 > 特别报道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8-01-11
来源:浙江日报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浙江经信工作五年回顾与展望

  2012年到2017年,全省经信系统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了“十三五”规划,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交出了浙江经信靓丽的成绩单。

  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工业和信息产业总量增加最多的五年,是我省工业结构变化最大的五年,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最明显的五年,是我省两化融合水平提升最快的五年,是我省市场主体成长性最强的五年,也是我省营商环境最好的五年。

  盘点五年浙江经信六大新动能

  一是工业实力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制订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扎实抓好“四换三名”工程,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省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49万亿元有望跃升到2万亿元的新台阶,年均增长6.9%,总量规模持续保持全国第4位;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五年累计提高49.9%,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1.6%。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出台去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牵头抓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能源双控”等工作,大力发展信息、时尚、高端装备等产业,全省工业结构呈现高度化发展趋势。2015年电气机械行业取代纺织业成为全省制造业第一大产业;汽车制造业从2012年的第12大产业跃升为目前的第3大制造业。全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4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9.0%。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淘汰1.31万家企业中的落后产能;累计整治提升11.78万家“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2016~2017年处置959家僵尸企业;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左右。

  三是发展动力获得新提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不断完善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政策体系,深入推进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创新动能开始成为全省工业增长的新引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5%上升到2016年的69.4%;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从2012年的23.0%提高到2016年的34.3%;规模以上工业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2012年的1.02%提高到2016年1.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2016年达到3.87万件;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从2012年的10005件增长到2016年的23120件。

  四是两化融合实现新飞跃。抢抓“两化”融合发展机遇,率先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和国家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实施“机器人+”“互联网+”“标准化+”“大数据+”行动计划,成功举办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2013年以来,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4.8%,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从2012年的60.5%上升到目前的74.0%。建设智慧城市示范项目20项、推广项目14项。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分别由2012年的78.69提高到2016年98.15,由全国第5位提升到第2位。

  五是市场主体显现新活力。组织实施“三名企业”培育工程,全力推动小微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小微企业“上规升级”,注重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狠抓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得到充分激活。从2012年到2016年,全省私营制造业企业数新增了13.8万户,增长45.3%,增长2.03倍;全省私营信息经济企业新增长了4.30万户,增长2.03倍。2013~2016年全省“小升规”工业企业数达15994家,目前在库升规企业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3%。到2016年底,完成培育试点任务的首批38家省级“三名”试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达8.4%,高出全省规上企业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六是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率先实施“零土地”技改项目“承诺验收制度”,创新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制度,统筹抓好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工作。2013年以来,省经信委共取消了12项行政审批事项,主动减权127项,减权率达到64.1%。全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五年累计服务企业1200多万次。特别是2017年以来,牵头制订出台了四批企业减负降本政策文件,两年共计为企业减负2260多亿元,成为全国出台减负政策最多、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2017,承上启下开辟新气象

  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省经信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勠力同心谋发展,砥砺前行续新篇,在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聚力供需两侧抓发展,全省工业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从供给侧改革突破,用力抓好“两去一补”。 紧紧围绕“去产能”,制订出台《关于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四无”企业(作坊)整治,2017年全年整治和淘汰“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4.7万家,淘汰了2690家企业中的落后产能,着手处置“僵尸企业”404家,可盘活土地面积1.6万亩。上下联动“去杠杆”,政银企法同心协力化解企业“两链”风险,至11月底,全省已落实政策性担保机构70家,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5.1%,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持之以恒“补短板”,大力培育发展汽车、电子、软件、装备等重点产业,1~11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6个、3个和4.8个百分点。二是从需求侧管理突破,用力赶好“三驾马车”。全力以赴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时尚消费、信息消费等新消费,推动生产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成功举办2017义乌装博会,1~11月,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达97.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扎实推进“百项万亿”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1~11月,全省完成工业投资8696亿元,同比增长6.5%。抢抓机遇满足出口需求,积极落实“优进优出”政策,1~11月,全省规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2%。预计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0%,全员劳动生产率实际提高7%,工业发挥了全省经济稳、走向好、主引擎作用。

  2.聚力新旧两端强动能,全省经济增长动能得到进一步增强。一是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加快修复传统发展动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会,省政府制订出台《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组织21个县(市、区)开展分行业试点;实施“四个百项”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大力推进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编发《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产业发展行动方案》。1~11月,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利润总额增长25.4%。二是从培育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加快积聚新兴发展动能。成功承办金砖国家工业通信部长会议。推动签订部省“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战略合作协议,统筹推进宁波和湖州两个国家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9个省级首台套产品98项。2017年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新增超过40000件。推动出台《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预计全年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超1万台。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设计发展水平的意见》,全年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7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制订《加快推进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年新增备案军民融合产业基地5家,新创建示范基地8家。

  3.聚力左右两翼促融合,全省两化融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从制造业+切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出台《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建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域20个和智能制造示范区10个,培育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企业(基地)175家。全省共有35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改造等专项支持,共获得国家专项资金5.51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二是从互联网+切入,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实施信息经济“双百工程”,开展“十万企业上云”行动,加大“云、网、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落实省政府与四大电信运营商、阿里、华为等战略合作协议,高质量完成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等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专项工作,全面推进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预计全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5%;新增上云企业12万家左右。

  4.聚力大小两头育主体,全省创业创新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一是从“三名”培育入手,推动大企业做大做强。开展第一批省级“三名”培育企业试点期满绩效评价,启动第三批35家省级“三名”试点企业培育工作,省市县“三名”培育试点企业达900家。1~11月,全省604家大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5%。二是从“升规”“改股”入手,推动小企业做精做特。落实“小升规”目标工作责任制,建立小微企业服务券制度;出台《关于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企业股改上市的实施意见》;推动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牵头举办“浙江好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和首届新青年创业大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预计全年有望超额完成2000家“小升规”目标任务;新增小微企业园141家,新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5家。

  5.聚力加减两面优生态,全省企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是从增大政策服务力度破题,积极营造振兴实体经济的氛围。设立省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资金,3年统筹安排54亿元财政资金扶持18个县培育发展实体经济。完成《浙江省盐业管理条例》修订,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浙江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组织起草省政府《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全省完成36800家规上工业企业和51861家用地5亩(含)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减免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27亿元,征收企业差别化电价、水价、排污费2.5亿元。二是从减轻企业成本负担破题,努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能力。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除涉密事项外已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制度,开展“百县千企大走访”活动。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1~11月,全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新增平台网络注册企业5.9万家,新增注册服务机构1379家。推进义乌和桐乡国家产融合作城市试点。制订出台《关于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若干意见》,2016年以来新出台的85项减负政策全年共减轻成本和负担1250亿元。圆满完成重大活动和特殊时段经信领域无线电保障、军品生产保障、安全生产保障、春运保障、应急保障、维稳保障等各项保障工作。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系统干部职工上下同心、撸袖实干的结果。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县的同志们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方面,宁波市和湖州市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在服务企业方面,杭州市建立了“工信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温州市开展了“十百千助企服务”活动,分别协调解决了5800余个和3775个企业难题。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绍兴市先行一步,为各地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一种模式。在“亩均论英雄”改革方面,嘉兴市制订出台了新版《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继续引领全省企业分类评价改革。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方面,金华市开创了“金华制造进京东”模式,目前已有8000多家企业走进京东、对接京东、入驻京东。在推进企业股改上市方面,台州市制定出台了《股改新政10条》和《“128”股改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全市新增股份公司共417多家。在促进工业稳增长方面,舟山市走在了各市的前列,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衢州市一年两次出台企业减负降本政策文件,创新了企业在土地使用税、制度性交易、社保等方面减负降本政策。在建设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方面,丽水市专门出台了实施意见。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