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本地新闻

創歷史最好成績 2014-2017年鄂省385.2萬人實現脫貧

2019-01-1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1月17日,湖北省“兩會”第二場新聞發佈會《堅決打好打贏湖北脫貧攻堅戰》舉行。發佈會具體介紹湖北省扶貧攻堅相關情況。
 
  從全省範圍來看,2014-2017年,湖北省實現385.2萬人脫貧、3058個貧困村出列、3個貧困縣摘帽。2018年,全省實現105.5萬人脫貧、963個貧困村出列、預計17個貧困縣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4%,取得湖北省減貧史上最好成績。
 
  成績的取得,在於湖北下足繡花功夫,精準施策。
 
  湖北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蔡党明介紹說,深入推進產業扶貧,全省產業扶貧惠及貧困人口265.9萬人。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2018年“交鑰匙”8.57萬戶23.77萬人,在建1萬戶2.98萬人,基本完成全省32萬戶89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深入推進健康扶貧。促進“四位一體”機制落實,確保實現“985”工作目標。深入推進教育扶貧。2018年全年落實困難學生資助資金40億元,資助學生150萬人次。深入推進兜底保障。全省農村低保平均標準達到5194元,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平均標準達到9265元。深入推進金融扶貧。截至2018年10月底,已發放扶貧小額信貸59.79億元,13.5萬戶貧困戶獲貸收益。深入推進危房改造。全省2018年實施危改13.06萬戶,同比增長63.05%。深入推進飲水安全工程。2018年,共解決52.9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十三五”規劃內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解決。
 
  具體到地方,則主要在於各地制定了符合自身特點的扶貧攻堅政策。
 
  咸寧市副市長汪凡非在介紹咸寧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相關情況時說,增強黨建引領力。成立“南鄂黨支部書記學院”,先後選聘選派106名大學生村官和904名“第一書記”到貧困村任職。深入開展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全市五級人大代表走訪貧困戶17292戶,形成意見建議5199條,推動問題解決4304個。啟動群眾能動力。探索“企業+貧困戶”利益聯結模式,形成企業幫扶、能人引領、新興產業帶動、黨建推動等4種成熟的產業幫扶模式,2018年全市已落實產業扶貧項目近千個,下撥產業扶貧資金7.2億元。把“最優秀的幹部”派駐到扶貧第一線,市縣兩級共組建897支駐村工作隊,選派2705名工作隊員駐村開展精準幫扶工作,實現駐村幫扶全覆蓋。
 
  湖北省人大代表、麻城市委副書記、市長蔡緒安在介紹麻城市脫貧攻堅相關情況時表示,實施好健康扶貧政策。為所有貧困戶投保補充醫療保險,超出部分由補充醫療保險兜底報銷。2018年,麻城市貧困戶報銷比例為90.73%,住院醫療每次自付費用僅為487.89元。
 
  完善好醫療救助制度。為所有非貧困農村人口,購買補充醫療保險,確保新發重大疾病救助全覆蓋,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解決好群眾合理訴求。研究制定普惠公交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解決好群眾出行難、入學難和就醫難等合理訴求。
 
  提高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2019年4月,提高農村低保和五保標準,對所有貧困人口和2.9萬名持證殘疾人,居民醫保和養老保險費用由政府買單。
 
  湖北省人大代表、宣恩縣委副書記、縣長習覃介紹了宣恩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建立縣領導包片、縣直單位和鄉鎮領導包村、村“尖刀班”和幫扶幹部包組包戶機制。縣委常委、人大常委會、政協主要領導領銜成立9個鄉鎮前線指揮部,落實包片縣領導34人;派駐工作隊組建村級“尖刀班”279個(其中,167名單位“一把手”任“尖刀班”班長),嚴格實行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5656名結對幫扶幹部落實包保戶脫貧任務。全面建立學習和考核制度,組織全縣幹部參加精準扶貧政策知識考試測評,考試合格率達94%。扎實開展遍訪貧困村、貧困戶活動。
 
  同時,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全縣684家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按照“村村寨寨是景點、家家戶戶是賓館、老老少少是導遊”的思路,抓全域旅遊,促農旅融合,重點打造以特色產業為支撐的宜居宜業特色小鎮和鄉村旅遊。大力擴張全產業鏈,實現電子商務行政村全覆蓋,建立農村網店帶貧機制,2018年,全縣電商產業網上交易額達3億元,有效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湖北省政協委員、巴東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副主任曾平結合自身扶貧工作實踐,分享了想法和建議。
 
  他說,首先是保鞏固,繼續深入推進“八個到村到戶”,確保脫貧之後幫扶力量不減;繼續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強底盤;在現有特色產業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藥材種植面積,千方百計增加脫貧戶收入,確保貧困戶脫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進一步落實惠農政策,特別是加大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有效防止因病返貧問題發生。
 
  其次是抓提昇,引進和培育新型農業市場主體,延長產業鏈,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夯實發展基礎;扶貧與扶志扶智同步推進,加強就業創業技能培訓,著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和高素質務工人員;加強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垃圾集中處理,讓農村真正成為留得住鄉愁的地方;結合掃黑除惡和最美系列評選活動,引導村民進行了村規民約更深層次討論,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弘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加大對村兩委幹部政治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提昇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吳超群 王鏡雯)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