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文化旅游

安徽省級文保單位擴容 三座古塔成功晉陞

2019-05-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柏永 報導: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對外公布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本次共有207處躋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7處與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合并。

 
  這些新晉成員分屬五個類別,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與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其中,古建築類共有三座古塔同時上榜,分別是宣州龍首塔、和縣文昌塔以及舒城龍頭塔,它們各有千秋,相映成趣。
 
  古塔,作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在大江南北均有分佈,他們承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大多成為各地最醒目的地標,也是最吸引遊人目光的人文景觀。
 
  宣州龍首塔:獨佔鰲頭  浴火重生
 
宣州龍首塔(來源:中國塔的博客)
 
  龍首塔位於宣城市宣州區境內,坐落在鰲峰公園。該塔始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鰲峰之內有龍首,古人常於此地祈求在科舉考試中「獨佔鰲頭」。
 
  據「中國塔的博客」介紹,龍首塔為六面七級磚木混合閣樓式古塔,逐層收分,高約30米,內有螺旋式木梯,可登頂層。塔頂六角攢尖,檐下裝飾斗拱,各脊各裝飾一條黃色琉璃龍,龍首朝向各方,以應塔名。
 
  過去數百年間,龍首塔見證了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宣城的歲月滄桑。抗日戰爭時期,龍首塔目睹了宣城被日寇鐵蹄踐踏與摧殘的歷史。
 
  1937年起,日寇持續轟炸宣城,城內建築大部分遭受毀滅性的破壞,唯有龍首塔屹立不倒,如今依然聳立在這片擁有2000多年文化積澱的土地上!
 
  和縣文昌塔:矗立蒼穹  文運昌盛
 
和縣文昌塔(來源:和縣文旅)
 
  與宣州龍首塔一樣,和縣文昌塔亦始建於明代。文昌塔又稱南門寶塔,坐落在老和縣城小南門外的橫江河北岸,老得勝橋的南端,有兩條河流經此流入長江。其東與採石隔江相望,南與天門山遙遙相對,北和鎮淮樓猶如賓客拱揖。
 
  據《直隸和州志》與《歷陽典錄》記載,此塔為明代萬曆庚子(公元1600年)和州知州郭繼芳所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1922年,兩度修葺。文昌塔,又稱文風塔、文峰塔、文筆塔,盛行於明代中葉至清代。一般修得細長,外形神似文筆直入雲霄。
 
  和縣文昌塔亦不例外,寄託着古人文運昌盛的美好願景。明代學者焦竑曾作《文昌塔記》:歷陽郡侯郭公蒞政三年,農嬉於野,士勵於學,詢民疾苦,靡痛不捐,咸曰:郡水泄自東南,形勝不備,積不宿世,士不登朝,堪輿之言驗矣。願建浮屠以壯形勝。
 
  「和縣文旅」此前有文章指出,該塔為七級磚木結構,塔高30米。體外呈正六方形,每方寬3.9米;體內呈正四方形,每方寬3.6米。每級外以磚本挑檐,第一、二級檐下有磚雕人物像,從第二級起每級每方砌有拱形門和壁龕。塔內設有旋梯,可直登塔頂,鳥瞰大好河山。
 
  舒城龍頭塔:風起鈴動  氣勢如虹
 
舒城龍頭塔(來源:古今舒城)
 
  有意思的是,與宣城龍首塔同期晉級的舒城龍頭塔名稱僅有一字之別,外形與內涵卻截然不同。龍頭塔舒城縣城關東隅高阜上,屬於文峰塔範疇,其始建於明天啟元年(1621), 因第四層有碑刻「龍頭」二字而得名。
 
  建築網、360百科等平台資料顯示:龍頭塔為樓閣式結構實心磚塔,共有七層,六角型, 外砌青磚,內填泥土,高20.7米。從第二層起,每面均有假拱券門。最上一層六角懸有六隻鐵鈴。剎為生鐵鑄,分三層,葫蘆狀,高2.1米。
 
  風起鈴動,氣勢如虹。龍頭塔建築牢固,是舒城縣城的標誌。據縣誌記述,該地原本煙柳帶水,古柏參天,古廟掩松,蕭疏靜謐。寺廟旁有飛霞亭。每當夕陽西下,倦鳥歸林,古寺鐘聲瀰漫着「落日回光歸宿鳥,餘霞散綺貫長虹」的氛圍,被譽為「飛霞晚照」,是「龍舒八景」之一。
 
  安徽人傑地靈,尚有多個古塔榮列省級乃至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後者共有十處,包括安慶振風塔、廣德天壽寺塔、涇縣水西雙塔、蒙城萬佛塔、寧國仙人塔、潛山太平塔、歙縣長慶寺塔、無為黃金塔、宣城廣教寺塔以及岳西法雲寺塔。
 
  江淮多名勝,南北遙呼應。若問古今事,盡在塔影中!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