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今日热点

深圳舉辦「城市公益精神」研討會暨發佈《深圳公益人訪談錄》

2021-08-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8月10日下午,由深圳市社會科學院主辦,深圳市慈善事業聯合會承辦的深圳學術沙龍系列活動第362期「深圳城市公益精神」研討會在深圳市社會科學院舉行。清華大學王名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徐家良教授、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白凌副局長、深圳市慈善事業聯合會創會名譽會長李羅力等近50位嘉賓以線下線上兩種形式出席此次沙龍活動。
 

研討會現場
 
    本期沙龍活動圍繞着《知行者說:深圳公益人訪談錄》的新書發佈展開。該書對深圳市18位公益領域的開拓者和從業者進行訪談,18位訪談對象的出生年代跨度從上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來深時間大都超過15年,他們的生命故事展現了深圳社會組織幾十年來的發展,反映了社會組織所處的制度環境的變化以及深圳四十年來的變遷。
 

嘉賓合影
 
    新書主筆人徐宇珊博士從「人」「組織」「城市」「時代」幾個角度,為與會嘉賓分享了訪談中的主要發現和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書中所寫到的公益創新包括:陳行甲所發起的聯愛工程探索大病綜合救助的模式;竇瑞剛就職的騰訊基金會參與深圳公辦教育改革和養老機構的運營管理改革;孫莉莉發起的紅樹林基金會探索公眾參與下的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新模式;孫亞華參與運營的花果山社區服務中心為深圳社區管理體制創新探路;李弘帶領的壹基金在全國探索縣域社會組織的培育模式;房濤管理下的深圳慈善會整合跨界資源,探索公益金融的可行道路;劉海軍用社會影響力投資的方式探索引導主流企業解決社會問題;朱舜華一直服務的鐘表行業協會最早實行差額選舉制度並在全市行業協會中推廣,並嘗試以行業協會為主體舉辦研究院、檢驗中心等,試點民辦事業單位……這些都是社會組織主動地為社會變革探索全新的管理和服務方式,在做開創性的、實驗性的、前瞻性的工作。
 


新書封面
 
    徐宇珊認為,社會創新實驗的功能,可以說非社會組織莫屬。社會組織不像企業要追求利潤,捐贈資金不要求投資回報率,因此可以進行戰略性、前瞻性的嘗試,而不為眼前短期效益所動。社會組織不像政府,任何一項公共政策的出台都需要全方位考慮不同群眾的利益,考慮整體的社會穩定,社會組織的行動因其民間自發性,可以更加靈活自由。社會組織可以在尊重捐贈者意願的前提下,在小範圍實驗。成功了,可能就探索出一種新的公共服務的供給模式;即便失敗了,也不會有太大社會危害,只是可能難以複製推廣而已。(記者 黃鳳鳴)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