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軍工單位4人被境外間諜策反 受審畫面曝光

2015-10-19
来源:央视网

 

  據央視報道,近期四川省國家安全機關破獲境外間諜策反案件,在抓獲的四名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員當中,有2人是90后。

  報道稱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在網絡上通過論壇、求職網站、社交平臺等,將ID虛設到我國重要單位附近,以虛設的單位或個人身份主動尋找有國防軍工單位背景的人員,以拉攏感情利益誘惑等手段,套取國家秘密。或者發布虛假的崗位信息,預留聯系方式,守株待兔等待我國公民主動聯系,建立所謂的聘用關系,從一開始搜集公開信息逐步發展到搜集報送重點單位內部資料,從而達到竊密的目的。

  而在這四起破獲的案件當中,有三起都是通過網絡來策反嫌疑人的。除了利用網絡外,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還會指使被策反人員提供可能利用人員的聯系方式,物色新的被策反人員,以此擴大關系網,拓寬信息渠道。

  在這四起案件當中,李某沒完成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交給的任務,隨后又推薦了自己的朋友,結果導致朋友被策反。在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策反的人員當中,涵蓋各行各業,各個年齡階段,但目前80、90后成為我國網民的主體,由于涉世不深,防范意識薄弱等因素,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利用策反的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近期四川省國家安全機關抓獲的四名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員當中,有2人就是90后。

  新聞回顧:

  揭秘四川軍工單位“間諜”人生:兼職、求職、親情

  我省國家安全機關近十年首次公開披露——

  日前,針對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圍繞我國防軍工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省國家安全機關開展了代號“掃雷”的專項行動,一舉抓獲四名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員。7月14日,四川省國家安全機關近十年來首次公開披露了破獲的間諜案。

  據四川省國家安全機關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四人從業于同一家國防軍工單位,互不相識,卻分別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發展運用。這些犯罪嫌疑人均涉嫌利用工作便利,竊取、刺探、非法向境外提供所在單位高新武器研發、測試、生產、列裝部隊等涉密情報信息,并通過自身人脈關系,為境外間諜人員物色、推薦國防軍工領域易被引誘利用的科研人員。這些行為對國家利益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四川省國家安全機關此次“掃雷”行動及時清除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策反安插在國防軍工領域的多名“釘子”,消除了重大危害。

  國家安全機關提醒廣大民眾:別有用心的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瞄準的,不僅僅是國防軍工單位的核心技術人員,任何外圍人員乃至每一個公民都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利用。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防軍工事業不斷發展,特別是部分高新武器的曝光,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針對我高新武器研制、生產的國防軍工單位開展間諜和破壞活動已經成為常態。公民應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增強法制意識,特別是涉密人員網上求職要當心,切莫泄露曾經工作單位相關信息,對于親戚朋友提出的幫忙請求,切莫麻痹大意,成為“叛國”的幫兇。

  鏈接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反間諜法》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的,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間諜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的《國家安全法》。《國家安全法》規定,公民和組織應當履行“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關于國家安全的有關規定;及時報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線索;保守所知悉的國家秘密”等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揭秘

  兼職、求職、親情

  他們這樣掉進“間諜”人生

  記者 杜蕾

  網上求職應聘、通過QQ找兼職、親人“幫腔”收集材料……在日前我省國家安全機關公開披露的間諜案中,這是犯罪嫌疑人被別有用心的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瞄準利用,進而被策反為間諜的路徑。這些路徑是如何被打通的?這些人又是怎樣掉進“陷阱”的?7月14日,四川省國家安全機關向記者揭秘。

  以“網絡兼職”為餌引誘涉密人員

  去年10月,某國防軍工單位熱表車間的90后青年文某像往常一樣玩起手機QQ,“附近的人”一欄中彈出一名為“H”的網友,資料顯示“附近廠職工需要兼職的聯系我”。在文某表明自己國防軍工單位職員身份后,“H”自稱是境外某報社記者,希望文某提供工作中接觸到的內部資料,并承諾支付每月3200元人民幣的報酬。在經濟利益驅使下,文某多次向“H”提供了所在單位生產軍品的型號、每月量產情況、使用的特殊材料等涉密信息。

  同樣是90后的王某在該國防軍工單位技術部任職員。因對現實工資待遇不滿,王某在網上尋求兼職時“偶遇”了“H”,“招廠內的同志,兼職賺外快,待遇優,非直銷,誠信至上”的QQ簽名引起了王某興趣。王某認為,提供的單位動態性情況只要不屬于涉密信息,就可以打打“擦邊球”。在利益誘惑下,王某頻頻為對方提供軍品設計定型情況、樣品編號、試驗時間節點、出現故障情況等信息。案發被抓后,王某悔恨交加。

  親人“幫腔”敲開保密“閘門”

  2013年初,在某國防軍工單位技術部門供職的李某接到大哥電話,稱其一境外朋友(網名“S”)想了解一些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識。有著保密意識的李某婉言拒絕。

  但在大哥多次勸說下,李某與“S”建立了聯系。“S”以公司準備進軍航空航天領域要做市場調查為由,要求李某利用工作之便搜集關于航空航天方面的期刊、雜志、論文等資料,還勸導李某努力工作,爭當領導,以便日后可以幫大忙。由于單位內部資料管理較嚴,李某多次借閱資料未果,未能如期完成“S”交待的任務。

  為顧及情面,李某向“S”推薦了在某航空航天大學讀研究生的同學程某,導致程某被策反,成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的幫兇,害人害己。

  求職信息泄露軍工經歷遭圈定

  2014年,參加工作近十年的吳某有了離職的想法,他在某招聘網站上投放簡歷,并留下了聯系電話及郵箱。但他工作履歷一欄中,與一般求職者不一樣的是,“有某國防軍工單位的工作經歷”。

  不久,吳某便收到一封電子郵件,某“獵頭公司顧問”要求吳某提供工作證明,以便求職。吳某按要求將自己與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以及印有自己照片、所在部門、姓名的工作證件,掃描后發送至對方郵箱。很快,對方通知吳某被聘用,工作內容就是提供該國防軍工單位尚未公開的內部信息,年薪高達50萬-120萬元人民幣。

  面對如此豐厚的報酬,吳某雖心動,但猶豫了。結合曾在單位接受的保密教育及自身認識,吳某意識到對方可能系境外間諜人員。不過吳某搖擺不定的態度,使其成為境外間諜情報機構發展的重點目標,留下了巨大隱患。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