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商报专稿

泉州曆史文化名街不能承受之重 中山路火災頻發原因何在

2016-11-1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田琴、李昌傑報道:有人這樣描述泉州古城:“東西兩座塔,南北一條街”。“兩座塔”指的是開元寺的東西兩塔,“南北一條街”即指中山路。中山路是我市一條標志性的街道,享譽“一條中山路,半部泉州史”。

  然而,這條全國十大曆史文化名街,近些年來火災事故頻發,今年有報道的火災就達6起。承載曆史文化的騎樓接連因失火傾覆,暴露出其繁華背後的種種隱憂。無論是線路老化、房屋老舊等老問題,還是民眾防火意識不足,這條曆史文化名街的保護已經迫在眉睫。

  數據篇

  一年燒了6次 天花板頻坍塌

  11月10日15時,中山南路指揮巷口發生火災,382號電動車店與380號餐飲店被燒塌,相鄰的店也遭受損失;11月1日淩晨,中山南路民生巷旁邊一電動車店發生火災,店裏電動車全被燒毀;6月25日下午,中山南路往惠存巷入口處旁,一電動車店二樓突發火災,二樓樓頂燒塌;5月22日淩晨,中山南路與義全街交叉路口附近,一電動車行發生火災,三間店面被燒毀;3月13日13時,中山南路指揮巷一間民房起火,三間平房燒成廢墟;2月15日晚,中山路一居民樓7樓起火……

  其實,不僅僅是今年,最近幾年,中山路頻頻發生火災事故。

  除了火災事故多發,長達2公裏的中山路騎樓建築,也因年久失修發生多起天花板坍塌事件。2013年8月23日22時30分,中山路與塗門街交叉路口,一處騎樓的天花板從天而降;同年5月18日16時30分,中山南路四家店鋪門口走廊的天花板發生坍塌;2010年6月16日早晨,連日降雨後,中山中路一家店鋪騎樓的吊頂轟然掉落……

  調查篇

  線路:電線雜亂外露

  說到中山路的火災隱患,周邊不少居民的第一反應便是“線路老化”。走在中山路上,隨處可見如蜘蛛網一般的電線,有的成捆搭在外牆,露在沿街立面上,有的墜落吊在半空中,還有的隨意綁在電箱上。各種線路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一旦出現短路,極可能引發火災。近日,鯉城區多部門組成的巡查人員走訪數家電動車行看到,不少電線直接釘在木板上,一旦線路發熱容易發生火災。

  建築:吊頂破損嚴重

  “老舊房子尤其是土木結構的房子,火星一冒就燒起來了。”鯉城區安監局工作人員分析,中山路建築密度大,間距小,一旦發生火災,很容易成片被引燃。巡查中,不少店鋪放著易燃物品,店家又未配備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存在安全隱患。沿著中山南路行走,每隔幾間店鋪就能發現有吊頂脫落松動。記者發現,不少關著的店面門口貼著“危房”字樣,裏面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消防:逃生通道被封

  巡查人員發現,由於曆史久遠及防盜等原因,不少店鋪缺乏足夠的安全逃生通道。在不少店鋪二樓,窗戶用木板封死,窗邊堆滿雜物。消防官兵介紹,中山路老街區是一個“三合一”商區,即騎樓一樓為店面,二樓用做倉庫或住人。店家經營的大多為服裝、鞋帽及電動車,大部分物品是易燃品。消防設施不完備、建築格局不合理、電線老化等多方面消防安全隱患交織,是近年來中山路火情多發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