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商报专稿

畢節試驗區成立30周年系列報導之八 黔西縣綠化鄉:小小“脆紅李”脫貧攻堅新引擎

2018-11-1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涵坤報導:11月15日,畢節試驗區成立30周年採訪團來到黔西縣綠化鄉,50左右的彭勇正在帶領當地老百姓在果園裡剪枝。初冬的果園裡,還看到一片翠綠。

 

彭勇(右)
 
  2015年,在返鄉創業人士彭勇的帶領下,綠化鄉石板井的村民試種了1000畝“脆紅李”,經過一年多的精心養護和栽培,試種的“脆紅李”長勢良好,給種植農戶及周邊群眾帶來了希望。彭勇,一個50歲左右的老頭,看起來不怎麼樣的他,確為相鄰辦了件大好事。早年在貴州黔東南州經商,致富後不忘家鄉父老鄉親,自費到全國各地尋找適合當地種植發展的項目,在四川發現“脆紅李”並引種。為提高種植效益,綠化鄉採用高紡錘形及八項控管等先進栽培管理技術,使“脆紅李”從栽種到掛果只需要16個月,28個月即可達到豐產。豐產後,保守估計每畝產量6000斤。石漠化土治理有了方法,群眾也有了致富的熱情。石桐社區(石板村)還將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與脫貧攻堅緊緊結合起來謀發展,在幹部的引導下,群眾也自發組建了“互助組”相互幫助栽樹苗,幹群齊心合力,共同在脫貧攻堅之路上奮戰著。合作社支書陳光志家十多畝果園,今年毛收入就達20來萬。
 
  位於綠化鄉政府駐地的石桐社區(石板村)距離縣城12公里,該社區總面積5.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116畝,林地3779.65畝。全村轄25個村民小組,1211戶490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160戶618人(其中民政兜底22戶35人),已脫貧141戶558人,未脫貧19戶60人,其中2014年脫貧3戶12人;2015年脫貧26戶121人;2016年51戶212人;2017年脫貧61戶213人;未脫貧19戶60人,低保戶118戶202人,五保戶4戶4人。“開荒開到山尖尖,種地種到天邊邊;石旮旯裡刨包穀,哄飽肚皮不賺錢”,這是綠化鄉農民們原來愛唱的順口溜,也是綠化鄉原來土地嚴重石漠化的真實寫照,該鄉書記廖毅告訴記者。為徹底解決這個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最大“難題”,近年來,在黔西縣委縣政府的指導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幫扶下,綠化鄉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反復實踐,堅持以發展富硒脆紅李為主打,獼猴桃、辣椒為輔的綠色生態農業,通過“綠化”理念有效治理石漠化,終於走出了一條發展綠色經濟興鄉富民的致富之路。
 
  廖毅透露,今年,在石桐社區(石板村)的脆紅李種植基地上,成功地舉辦了“黔西縣首屆富硒脆紅李採摘節”,貧困戶陳興福、彭祥福就在當中得到了實惠,他們說“比起以前栽玉米不曉得翻了多少翻了,以前我們倆收入都是種包穀,收入不高,村裡面動員種植脆紅李之後,我們也跟著種,今年是盛產期,只賣脆紅李就增收了十來萬,貧困戶帽子甩掉了不說,我們的日子更是越過越紅火了”。
 
  有了石桐社區(石板村)的成功經驗後,綠化鄉信心倍增,逐漸把石漠化治理擴展到其他村,周邊的四方井村、灣箐村、大海子村、小海子村的群眾們積極回應,2018年全鄉就種植脆紅李1.5萬畝。
 
  地處綠化鄉南面的一類貧困村——灣箐村距離鄉政府駐地2.5公里,距離縣城16公里,總面積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50.5畝,山林地3600畝,經果林(脆紅李)2508畝,戶均4.26畝。全村11個村民組,全村604戶2023人,全家外出237戶876人。有勞動力1489人,其中外出務工51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406人(其中五保戶6戶6人,低保戶22戶,37人)
 
  在石桐社區(石板村)的輻射帶動下,該村現已種植脆紅李2508畝,每畝利潤可達8400元左右,實現了人均4.26畝,脆紅李保守估計每畝產量4000斤,按市場價8元每斤計算,每畝可產生經濟效益32000元,2508畝脆紅李全部投產後可為群眾帶來8025.6萬元的經濟效益。結合該村實際,緊緊抓住產業發展這個問題的“牛鼻子”狠抓產業落實。
 
縣委書記親自代言
 
  廖毅介紹,為切實做到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綠化鄉充分利用種植脆紅李的基地上發展矮杆作物,種植辣椒,為提高辣椒產品的附加值,綠化鄉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擴大辣椒種植規模。整合各方力量,抱團發展,豐富種植品種,拉長產業鏈,統一加工,統一銷售。
 
  2017年,綠化鄉整合7個村的合作社資源,投入資金50多萬,現已建成優質辣椒基地5000餘畝,組建了年生產辣椒產品30多萬斤的黔春毅立食品有限公司。由黔春毅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石桐樹”牌糟辣椒在縣、市的展銷會上一炮走紅,各地餐飲公司和大小超市的訂單源源不斷地傳來,其中有些還是來自省外的客戶。為拓展銷售渠道,公司還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加強與阿里巴巴、天貓等知名電商的合作力度,大大增加了“黔貨出山”的份額。
 
廖毅介紹該鄉石漠化情況及發展思路
 
  目前,綠化鄉形成了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發展戰略,建立起了農產品產銷對接和產業利益鏈結長效機制,扎實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力鄉村振興。2017年,綠化鄉通過合作社的形式發展辣椒產業走出貧困的共有322人,僅僅通過種植辣椒,這些貧困戶的人均收入就提高到4500元以上。
 
  綠化鄉四方井村黨支部通過“回請”成功人士,增強帶富能力,在“支部+”模式引領下,於2016年引進獼猴桃試種,建成了獼猴桃示範基地200餘畝。由於獼猴桃是一種營養價值極為豐富的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鉀、鈣、以及胡蘿蔔素等豐富的維生素,具有清理腸胃、抗衰老、調節血液循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多重功效和作用,被人們稱為“果中之王”。今年該村種植的獼猴桃已進入盛產期,畝產最高可達1萬斤左右,每斤按市場價4元計算,扣除成本後每畝可獲得純利潤2萬餘元,
 
  廖毅表示,綠化鄉近年來通過不斷探索實踐、不斷總結積累,真正為當地群眾找到了一條生態扶貧的綠色、創新、發展之路,把紅紅的脆紅李做成了脫貧快、長發展、後勁強的綠色產業,收貨了生態紅利,成功地為群眾建成了綠色發展的“經果”行。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