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天津 > 特别报道

一個典型的生態城市樣本綻放在中國渤海之濱

2018-12-1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邢寶華 報導:「日落靜湖紅滿天,飛鳥銜夢畫雲渲。」在中新天津生態城一隅,守望著一面清澈的碧水,如鏡的湖面輝映著藍天白雲,翠樹繁花,一切美不勝收,讓人仿佛走進美好的夢境之中,這就是生態城最大的景觀湖,由當初的污水庫治理而成的靜湖。而靜湖,只是中新天津生態城變身為「奇跡之城」的一個縮影。
 
  渤海之濱,薊運河畔,歷史和想象互相激盪。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的重大項目。2007年11月,兩國政府在新加坡簽署框架協議,兩國政府確定,要共同努力建設一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蓬勃、社會和諧」的新型城市。中新生態城選址天津濱海新區。
 
  這一決定,曾讓不少人捏了一把汗:1/3是鹽堿荒地,1/3是廢棄的鹽田,1/3是有污染的水面,在這樣一塊荒蕪貧瘠的土地上,如何建立能實施、能複製、能推廣的生態宜居示範新城?
 
  2008年9月,生態城開工奠基。而今,從鹽堿荒灘到一座生機盎然的生態之城,從荒蕪之地到聲名遠播的宜居之處,從無人問津的產業洼地到經濟蓬勃的投資沃土……中新天津生態城用十年時間演繹了一個「綠色蝶變」。十年,一個典型的生態城市樣板躍動在世界的版圖上。
 
  2013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天津考察時視察了生態城,對生態城建設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要求生態城兼顧好先進性、高端化和能複製、可推廣兩個方面,在體現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示範。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生態城的開發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天津市委、市政府,濱海新區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舉全市、全區之力加快建設生態城,在交通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社會資源引入等方面給予生態城全力支持。
 
  十年征程,雲蒸霞蔚。經過生態城廣大建設者十年來的探索實踐和艱苦努力,一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蓬勃、社會和諧的生態新城已經綻放在渤海之濱。
 
  如今的中新天津生態城,綠樹成蔭,流水潺潺,百業騰飛,欣欣向榮。清新的空氣中每天都充溢著城市靈動的思緒、滿足的笑顏和健朗的氣韻,一幅濃墨重彩的宜居城市畫卷正徐徐展開。
 
  燦爛冬日,佳訊傳來:由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與瞭望智庫共同主辦的「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日前揭曉,中新天津生態城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生態城」,充分展示了中新天津生態城開發建設十年來取得的實踐成就和綠色宜居生態新城的獨特魅力。
 
 
  一曲綠色交響 十大動人樂章
 
  深耕十年,碩果如花。十年來,生態城認真貫徹落實兩國領導人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黨建第一責任,肩負發展第一任務,持續推進中央以及市委、新區區委的決策部署在生態城落地生根。
 
  一是採用「指標引領、多規合一」的方法,建立了量化目標引領下的規劃管控體系。
 
  生態城在建設之初,中新雙方專家團隊就聯合編制了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共22項控制性指標和4項引導性指標,率先用定量的方法明確了生態城的基本內涵和發展目標。
 
  根據指標要求,生態城在全國率先採取「多規合一」方法編制了總體規劃,統籌了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發展目標,並落實到空間和土地上,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按照智慧城市建設方向,生態城正在研究建立一套生態城智慧城市指標評估體系,在規劃建設、運營維護、應用提升等方面形成標準,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依據和參考。
 
  二是堅持「政企分開、市場運作」的原則,建立了權責明確、良性循環的城市開發模式。
 
  生態城認真落實中新兩國領導人關於「政企分開、市場運作」原則要求,組建了中方投資公司和中新合資公司兩個完全企業化、市場化、股份制的開發主體,中方投資公司負責土地整理儲備和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投資、建設、管理,合資公司主要承「一路三水」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開發。
 
  在此基礎上,生態城管委會賦予中方投資公司18項特許運營權,投資公司又組建了12家專業化公司,形成了水、氣、熱等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與管理一體化運作模式,降低了建設成本,提升了運作效率,這一模式在全國城市建設經驗交流會作為典型經驗予以推廣。
 
  三是實施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走出了污染場地治理和鹽堿地改造利用的新道路。
 
  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徹底治理了2.56平方公里積存40餘年工業污染的污水庫,形成了生態城最大的景觀湖,治理技術獲得27項國家專利,治理方案在多個地區推廣應用。通過鹽堿地土壤改良,本地適生植物比率達到70%。
 
  建成永定洲生態濕地公園、遺鷗公園、印象海堤公園等多個城市主題公園,實施靜湖、薊運河故道等景觀工程,精心布置道路兩側和街角景觀綠化,形成了點、線、面有機結合的綠化景觀體系,綠化覆蓋率達到50%。完整保留區域濕地,預留鳥類棲息地,百餘種鳥類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集河道、湖面、草地、濕地、樹林、海灘為一體的生態景觀格局,城市吸引力逐年攀升。
 
  四是實施綠色建築全生命周期管理,成為全國綠色建築規模化、集中化發展的示範城區。
 
  生態城所有建築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準,開創性地制定了綠色建築設計標準、評價標準和運營導則,出台綠色建築管理規定和綠色施工管理規程,形成了覆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評價各個環節的全生命周期綠色建築管理體系。
 
  設立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服務機構,出台綠色建築獎勵政策,建立中新聯合綠色建築科研機制,實施生態城地方綠色建築標準與國家標準對標試點,住宅節能率達75%,公共建築節能率達65%。同時,積極開展被動式節能建築、裝配式建築試點。生態城綠色建築標準體系和管理體系在全國多地得到推廣。
 
  五是大力推廣綠色出行,構建了軌道交通和慢行道路為支撐的綠色交通體系。
 
  堅持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規劃模式,在連接京、津的高速軌道站點附近,密集建設居住、商業設施,實現了減少出行和便利出行的目標。城區內部免費提供清潔能源公交。按照慢行優先理念,規劃人行步道和小區綠的密度遠遠大於機動車道密度。
 
  目前,建成區範圍內,慢行系統已將居住社區、商業設施、景觀開敞空間等城市功能有機串聯起來,形成了遍布全城的慢行網絡。按照「窄路密網」理念,實現了小街坊、密路網的格局。規劃道路佔地面積佔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5%,達到世界先進城市道路面積率水平。
 
  六是狠抓資源節約,建立健全城市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體系。
 
  建立了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綜合能源利用體系,住宅項目全部安裝太陽能熱水設施。可再生能源佔生態城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達到14%。借鑒新加坡經驗,結合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了遍布全城的雨水收集系統和蓄水池,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比例達到50%。
 
  在中國率先建設生活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實施垃圾分類收集示範工程,形成了分類收集、密閉運輸、集中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生態城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獲批「國家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
 
  七是統籌規劃、適度超前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形成了優質化、均衡化的公共服務體系。
 
  實施「公共服務牽引發展戰略」,大規模建設教育、衛生、體育、社區中心、社區公園等民計民生設施。採取聯合辦學模式,引入南開中學、北師大附中、天津外國語附屬學校等10所優質中小學和13所全國知名的幼兒園,形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教育體系,在校學生達到1.2萬人。
 
  建立「家庭醫生-社區醫院-綜合醫院」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家庭醫生服務實現100%覆蓋,形成了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模式。建設生態細胞-生態社區-生態片區三級居住結構,每個生態社區建設集政府服務和商業服務於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集中配置社區管理、醫療、商業、文化、體育等設施,形成了500米半徑便捷生活圈。按照保障性住房達到20%的指標要求,規劃建設2萬餘套「公屋」。適度超前建設公共服務設施,解決了建設初期居民基本生活服務需求,提升了區域吸引力。
 
  八是著力發展綠色產業,初步形成了文化和智能產業聚集發展態勢。
 
  堅決摒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企業,實行項目環境評價一票否決制,專注發展文化創意、旅遊健康和智能產業,建設了國家動漫產業園、信息產業園、生態創業園、生態科技園等多個載體。
 
  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配合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積極引入中國核工業大學、環境監測研究所等大學院所,建設啟迪之星、北航眾創空間、清華大學電子信息研究院、海量大數據等專業孵化器、加速器,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氛圍。
 
  目前,生態城註冊企業7000餘家,註冊資金超過2700億元,生態城在探索綠色經濟支撐城市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九是推進標準化、市場化、智慧化城市管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體系。
 
  通過政府授權、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方式,形成了市場化主體參與城市運維管理新模式。
 
  全面推進城市管理運營標準化建設,制定包括道路、橋樑、公園、場站、水面等城市基礎設施管理標準化體系,實現了城市基礎設施配置標準化、管理精細化、作業規範化、養管常態化。按照統一建設、共享服務的理念,推進公共數據軟件平台和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城市級、共享型綠色數據中心、通信管網、數據匯聚平台、視頻監控服務平台、網上審批平台等,實現了資源共享,避免了重複建設,提升了服務效能。
 
  建設了「政社互動」機制,管委會負責同志每月定期與居民見面,開發了互聯網「民情系統」,居民通過該系統及時反映社區管理、民情民生等方面的問題,搭建了居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徑,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機制。
 
  十是深化中新合作和國際交流,不斷提升生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堅持中新合作、互利共贏,定期舉辦中新專家研討會,全面借鑒新加坡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社區建設、智慧城市、城市管理等方面先進經驗。中新聯合組建環保公司、水務公司等多個專業化公司,中新友好圖書館投入使用。
 
  對標新加坡淡濱尼天地,啟動大型體育主題的社區綜合體建設。定期開展中新居民、學生互訪交流,拓展中新民間多層次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可持續發展城市標準體系建設事務,生態城成功納入國際可持續城市標準體系和國際可持續城市實施方案全球首批試點。
 
 
 
  一幅綠色畫卷 永續書寫傳奇
 
  一路盛開,香溢全球。十年來,生態城的開發建設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一致肯定。2012年,與巴西庫里蒂巴、法國南特等城市一道,被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評為「全球綠色城市」;2013年3月,國務院批准生態城建設首個「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要求生態城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區、綠色發展體制機制的創新區、綠色思想文化的策源地;2018年6月19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中新天津生態城探索引領生態文明示範 十年長出一座綠色新城》為題,對生態城十年來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肯定了「中新天津生態城為城市生態文明的中國方案率先探路」方面做出的努力;2018年7月,中新天津生態城作為生態城市建設的「綠色樣板」,在新加坡亮相2018年世界城市峰會,大家一致認為生態城十年間的發展變化,為現代城市建設如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借鑒。
 
  行程萬里,初心不改。人未卸甲,整裝待發。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生態城第一個十年圓滿收官、謀劃實施下一階段發展目標的起步之年。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主任王國良表示:「生態城全體建設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三個著力』重要指示要求,牢記總書記對生態城的殷切期望,以打造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標杆為願景,在綠色產業、生態環境、社區治理、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加快建成國際合作示範區、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產城融合示範區、智慧城市示範區,向全世界展示生態城市的完整形象,成為中國向國際社會展示綠色發展成效的窗口和對外交流的平台,真正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紅日躍出渤海邊,風雷激盪雲飛揚。厚積薄發、創新實踐、不斷追求卓越的生態城,下一個十年會發展得更快更好,生態城將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取得新的成效,為天津市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濱海新區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做出更大貢獻!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