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特别报道

郭金發委員:建議將「瓷幫古道」納入「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保護開發

2020-01-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呂斯達 報導: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港區政協委員聯誼會秘書長郭金發,經過深入調研,在福建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向大會提交了《關於「海絲閩南古通道——瓷幫古道」納入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保護開發建議》,提議將「瓷幫古道」納入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擴從「海絲」元素、豐富史跡內涵、,助力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
 
郭金發委員與陳明良委員參加福建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
 
  郭金發指出,「瓷幫古道」富有「海絲」特色,可為申遺補白增色……「海絲閩南古通道」南接古泉州(刺桐)大港直通「海上絲綢之路」,北通泉州、三明等地,為閩南、閩中地區輸送德化「中國白」陶瓷等「海絲」物源提供強大交通支撐,也留下承載着古泉州(刺桐)歷史文化記憶的大量珍貴文化遺產遺址,其中最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是德化段的「瓷幫古道」。「瓷幫古道」已呈現有五個特色可有力支持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
 
郭金發在福建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現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一、有珍貴無比的古瓷窯址群落。沿途有全世界最早的制瓷遺址——德化永春兩縣交界的商周時期苦寨坑及遼田尖山窯址、世界文化遺產預備申報點——德化梅嶺窯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斗宮德化窯遺址、世界瓷都創造最高藝術水平青花瓷的龍窯活化石——洞上陶藝村月記窯等眾多珍貴無比的古瓷窯達數百座,該遺址群落保護相對完整且堪稱全國少見,其中德化窯制瓷窯址從商周時期直至現在還盛行不衰,堪稱世界奇蹟。
 
  二、有見證古道悠久輝煌的海絲史實。至正二十七年(1290年3—8月),馬可波羅與闊闊真公主一行從刺桐城順着「瓷幫古道」到德化窯考察,並帶回「馬可波羅罐」到意大利威尼斯,成為第一件到達歐洲的中國瓷器;至正三十年(1293年),德化縣尹楊秀奉忽必烈之命,出使暹羅(今泰國),帶去了制瓷技藝,抒寫了中泰兩國的傳統文化友誼;永樂十五年(1417年),德化鄧氏先祖鄧回指揮,在泉州隨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至今族譜尚存;明代崇禎年間(1632—1636年)「西來孔子」艾儒略數次到泉州、永春、德化傳播天主教,當時的對話內容尚存歐洲;乾隆十四年(1749年),丁墘族譜記載,德化陳洪照從印尼雅加達引種「荷蘭薯」,成為中國引進馬鈴薯最早的記載;1780年,愛爾蘭全國各地出土了明清德化瓷印章達70枚,都是從「瓷幫古道」帶到歐洲,歐洲1850年出版《愛爾蘭發現的中國印章》一書,「謹封」「護封」「水封」等德化瓷印章的出現,將德化瓷與僑批連到了一塊,將歐洲德化華僑出洋史推前至明末清初。
 
  三、有彰顯「絲路」特色的古道文化遺址遺產。如曾為「海絲」主要物源——陶瓷製品提供「瓷籠」等包裝運輸器具的錦山竹編技藝,為運輸「海絲」物源服務的閩中民居驛站建築和精湛實用的刮砂、中草藥等中醫技術,還有「海絲」古道相伴而生的山歌音樂、木偶戲曲等民間藝術和種養兼營、精耕細作的農耕文化模式。
 
  四、有凸現「海絲」精神的古道人文基因。古道沿線不僅有盡忠報國、為民請命的紅色革命傳統文化,更有瓷幫先僑所展現的「團結拼搏、誠信合作、平等互利、包容互助」等古道人精神和密集多樣村居人群所呈現的開放包容狀態,正是深度溶合「海絲」精神可貴的古道人文基因。
 
  五、有富含「海絲」傳奇的宗教禮儀傳統。古道上的古窯素有祭拜窯神、陶神、海神等「海絲」物源陶瓷特色祭祀。古道周邊的天馬岩、湖上宮、高陽海神廟、大墘宮等宗教場所,不僅有供奉海神等「海絲」元素的宗教禮儀,也傳頌着濟世救生、助人勸善、保境安民的神秘傳說等「海絲」傳奇文化。
 
  因此,在郭金發看來,將「海絲閩南古通道」特別是「瓷幫古道」整體納入,可以極大地豐富「古泉州(刺桐)史跡」的申遺內涵,將沿途各個文化遺產遺址亮點有機聯繫起來,讓世界更加系統地見識中國瓷器等「海絲」物源的偉大歷史貢獻。
 
  為此他建議,當務之急抓緊採取有力措施,着力解決「海絲閩南古通道——瓷幫古道」的深度保護開發相關問題,及時有效地為「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實地考察和深入研究提供更具說服力的物證。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