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特别报道

黨建做細了就是凝聚力 重慶基層書記講述在社區服務民眾

2021-06-30
来源:香港商报网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27日舉行「我在社區服務群眾」記者見面會,邀請3名基層黨組織書記代表分享扎根基層,做好黨建工作,服務大眾的經驗與心得。重慶市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團結壩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楊春敏說,黨建做細了就是凝聚力。
 
「我在社區服務群眾」記者見面會

    先服務後引領
 
    2005年,重慶特鋼廠破產,上千名失業職工納入團結壩社區管轄,一面是大批亟待解決的遺留問題,一面是老舊小區的重塑重組,各種矛盾的匯聚,使團結壩社區變成遠近聞名的「問題社區」。作為黨員的楊春敏主動請纓,接下了這個「老大難」。
 
    初到社區,楊春敏吃過不少「閉門羹」,很多群眾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但她沒有灰心,也沒有退縮,反而是社區哪裡有矛盾,哪裡就有她的身影。先服務、後引領。當時,社區有一個8米的深坑,因長時間閒置,成為了一個臭氣熏天的垃圾坑。有群眾直截了當地向楊春敏提要求,希望解決好社區環境衛生難題。
 
    首先解決問題。楊春敏將垃圾坑處理當作「突破口」。她找來一根繩子,讓同事把她吊到垃圾坑里,一筐一筐地進行垃圾搬運。起初,很多居民都只是觀望態度,慢慢地大家也自發加入了清理垃圾的行列,並成功把坑里的垃圾清運完畢。楊春敏的身先士卒,不僅讓居民對她刮目相看,也讓居民願意和這個一到社區就清垃圾的「楊書記」交流談心。
 
    17年來,楊春敏在「一馬當先」的幹事創業過程中,將實幹作為標籤和名片「貼」進百姓心裡,把一個人心散、矛盾多的「問題社區」打造成一個社會和諧、社區和美、百姓和順的「明星社區」。
 
    楊春敏與記者交流時說,通過這類經歷,她深切地感受到,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如今,楊春敏已成為了群眾間叫得響、喊得動的「知心人」,是社區老人有求必應的「小楊」,是維護社區居民的「楊姐」,是孩子們眼中最溫暖的「楊媽媽」。同時,她所在社區也實現了組織牽頭「統抓」、資源整合「統籌」、民生事務「統管」的社會治理格局。

    民有所需我有所應
 
    程燕是重慶市渝中區兩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據介紹,中山二路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城區,居民的住房基本都是80年代、90年代的舊房子,均不同程度存在屋面漏水、道路院壩破損和下水道、化糞池堵塞等現象,很大一部分是還建房,沒有物業管理,80%的社區矛盾是物業矛盾,相當突出。
 
    為解決這些問題,程燕牽頭成立了中山二路陽光物業服務中心,負責解決社區城市管理、樓棟物業管理、背街小巷環境衛生等問題,創新社區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機制,真正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應」。同時,推動黨的組織和服務向最基層延伸,程燕將社區劃分為17個網格,健全每日巡、經常訪、隨手做、實時報、定期考等網格運行機制,對群眾問題做到馬上就辦、一辦到底。
 
    此外,程燕還帶領社區主動承擔了與社會單位「邊界」的城市管理和環境衛生等工作,使得社會單位也「投桃報李」,主動打開「院門」,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重慶市少年宮免費向社區居民開放;重慶市兒童醫院和衛生服務中心為居民免費義診。值得一提的是,社區打造的社區大學開展的政策宣講、技能操作、手工培訓等深受群眾歡迎,每年都有超14000人參與其中。
 
    扎根社區21年來,程燕率先探索「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模式,破解老舊小區社會治理難題,積極打造「智慧社區」服務體系,使「三無」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環境更優美、生活設施更完備、鄰里關係更和諧,榮獲全國基層黨組織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組織群眾參與社區治理
 
    肖和是重慶市江北區五里店街道渝能陽光社區的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作為一名年輕的「85後」書記,肖和要獲得群眾的認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肖和不僅為社區管理帶入年輕化的管理方式,開發微信小程序「雲端議事」,組織引導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等,還把「婆婆媽媽」的社區工作變成了自己的愛好和事業。
 
    據介紹,肖和所在社區因為物業矛盾加深、開發商遺留問題等,小區外來車輛和人員隨便進入小區,一度出現人車不分流的情況。對此,很多居民和業主都將這個問題反映到社區。但社區和開發商、物管公司、業委會聯繫後,三方都不願意出錢來修建一扇能封閉小區的門。肖和協調三方一起妥善解決了這一難題。
 
    立足「自己挑擔子、自己管自己」,肖和統籌引領各類資源向小區下沈,激發了小區自治活力,實現有處議事、有責理事、有人管事、有人管事。其中,通過推行輪流值班制、建立自主服務機制、創立應急處置機制等方式,業委會直接幫助居民解決問題、調解糾紛,做到矛盾糾紛不出小區、便民服務沈在小區。同時,業委會的換屆成功、運行有序,也體現了「真金白銀」的直接效果,僅今年1月到3月,公共收益將近30萬元。
 
    肖和直言,進社區的前兩個月,他感到很不適宜,家人也不贊同他選擇社區工作。但是隨著工作的推進,他不僅常常和家人分享自己在小區裡邊收穫了多少群眾粉絲、解決了多少群眾的問題,還收穫了許多感動。居民對他的認可,也鼓勵了他繼續扎根社區工作。(記者 蔣曦)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