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健康】中醫講解腸道健康  防病兼增強免疫力

【健康】中醫講解腸道健康 防病兼增強免疫力

責任編輯:副刊 2022-04-20 16:31:29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中醫指出「脾為後天之本」,「脾」在中醫角度不是單指西醫所說的脾臟器官,還包括胃部和整個大小腸系統,足以證明自古以來中醫對腸胃的重視。同仁堂註冊中醫趙曄表示,脾是固本培元的關鍵,在疫情期間更需要顧護脾胃及腸道,增強免疫功能。

   1. 為什麼要關注腸道健康?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腸吸收營養,支持人體生命活動,而大腸傳化糟粕,將人體無法吸收的食物殘渣和有毒有害物質排出體外,以維持人體的消化功能和生命健康。腸道是人體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腸道內的菌群已被許多研究證實在人體免疫力中發揮重要作用。若腸道功能受到破壞或被擾亂,人體便會營養失衡,還會受到有毒物質的侵害,引發各種免疫系統疾病。

   正所謂「上工治未病」,中醫「治未病」理論認為對於一切疾病都應該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以避免因腸道屏障受破壞而引發的其他疾病。在疫情期間,更加需要時刻增強免疫力。黃帝內經有雲:「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只要保持腸道微生態平衡,便能增強身體抵抗力,不容易生病。飲食、情智、起居作息等都會影響腸道健康,腸道受到過度刺激,便會引起損偒,引發其他臟腑炎症,人體長期處於慢性炎症狀態,是多種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腸道微菌群的健康生長就好像人體的正氣一樣,使機體不易遭到病邪入侵。

WhatsApp Image 2022-04-06 at 3.25.51 PM.jpeg

同仁堂註冊中醫趙曄表示,養好脾胃、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才能增強免疫功能。

   2. 腸道不佳如何影響身體?

   當腸道屏障受破壞時會出現腸胃不適,如肚脹、胃灼熱、便秘或腹瀉,更會引發其他疾病,如濕疹、氣管敏感、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各種腫瘤等。早前有機構發布調查結果,發現女性的便秘問題往往比男士嚴重,因為女性荷爾蒙更為容易影響腸臟蠕動,而月經或懷孕期間的女士更容易出現便秘,加上有些女孩減肥過度,腹部肚子缺少肌肉,因此排便沒什麼力氣,也是便秘的原因之一。飲食方面,女性多愛吃蛋糕、甜點等,糖分含量高又缺乏纖維,過度食用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容易造成腹脹和便秘問題。女性在月經期間常有腹瀉困擾,因為氣血不足所導致,這種情況被中醫稱為「經行腹瀉」,主要原因在於「脾虛濕盛」,水濕之氣入侵脾胃,加上氣血不足造成。

   《黃帝內經》有雲「胃不和則臥不安」,睡眠與腸胃功能會相互影響,脾胃失調會影響體內水分運行,不易被人體利用,容易滯留在體內造成濕氣旺盛,產生痰濕生廢物。香港大部分人體質較易積聚濕氣,虛火加滯濕,形成痰濕化熱,上擾心神,就容易失眠,並伴有胸悶、腹脹、胃口不好、口苦、煩躁、大便失調等腸胃症狀。從中醫角度看,睡眠欠佳是心與肝功能產生問題,肝臟是人體充分休息讓機能回復正常的重要一環,而中國古代幾千年前已有用藥應對睡眠困擾。 

   (1) 珍珠粉

   珍珠具有清肝明目、安神定驚、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有研究指出,當中牛黃酸具有良好的鎮靜安神功效,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睡前加入溫開水調勻後飲用,可有助睡眠。

   (2) 破壁靈芝孢子粉

   靈芝被稱為仙草,由《神農本草經》起已有記載,到現今中國藥典把赤靈芝和紫靈芝列入用藥之一。當中的赤芝於《本經》記載:「赤芝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靈芝性平無毒,有養心安神、益氣平喘、滋補強壯,用於氣血不足、心神失養引發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神疲健忘等症狀。現代研究更發現靈芝中活性成分,包括靈芝多糖、靈芝三萜類化合物等更具有高抗氧化功效,有助免疫調節的作用,達致增強免疫力。而靈芝中的孢子,在許多研究上指出,經破壁後的靈芝孢子其營養成分含量遠超母體靈芝,更易被人體吸收。

IMG_8369.JPG

黃芪能補益肺脾之氣,治療肺脾氣虛,還有利尿、退水腫功效。

   3. 應如何保護腸道? 

   脾胃不好會導致腸道健康問題,經常出現在「氣虛」人士身上,脾胃功能較弱,難以把食物轉化成能量,從而令身體能量不足。中醫說:「胃主受納、腐熟水穀,脾主運化」,但當脾胃消化食物出問題時,就會導致腸道功能失調,腹脹、腹瀉隨之而來。這時候就需要「補脾氣」,強健脾胃。黃芪是中藥補氣用藥之一,歸經於肺、脾經,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脾屬土,應保持在乾燥的狀態,如果脾胃過濕,身體就會失調,出現腹瀉問題。飲食上應保持寒熱適宜,不只是溫度上的寒熱,還包括食物屬性的寒熱,如西瓜和海鮮都屬寒涼,腸胃較弱的應少吃。中醫亦認為可以多吃黃色食物,黃色在五行中與脾一樣屬土,能入脾胃,保護脾胃健康,而大部分黃色食物屬於甘味,如南瓜、地瓜、玉米、小米、黃豆等,常吃可對脾胃大有裨益。始於明朝《景岳全書》的「人參健脾丸」,當中的成分有人參、白朮(麩炒)、茯苓、山藥、陳皮、木香、砂仁、炙黃芪、當歸、酸棗仁(炒)、遠志(制),都有助脾胃虛弱人士。以下推介一款食療:

   健脾補肺湯

1643196968380938.jpeg

食材:五指毛桃1両、淮山1両、芡實1両、白蓮子1両、百合1両、花生1両、蜜棗2粒、瘦肉半斤。

做法:材料洗淨後加水,大火煲滾後改細火再煲一個半小時。

功效:潤肺、行氣利濕、消除疲勞。

pumpkin-1786320_1920.jpg

多吃南瓜可以健脾胃、幫助消化。

   腸道微生態是近年才出現的名詞,而益生元、益生菌並非中醫的概念,但近年有研究指出祛濕中藥材如淮山、芡實、蓮子、薏米等都含有益生元。益生元存在於天然食品中,是促進益生菌生長的養分,不會在消化過程中被破壞,有效直達腸道,讓有益細菌於腸道繁殖,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益生菌則藏在發酵食品中,在消化道內容易被消化分解,到達腸道時或會失去活性。要讓腸道健康,不但要讓腸道微菌群健康,也要調理脾胃才會有更好的調養,市面上可選擇添加中藥成分的益生元保健品,有助理氣健腸,排濕氣。(記者:Karena)

   睇商報 有着數

未命名設計 (5).jpg

   本報現送出由同仁堂提供的「元聚益生」及「珍珠粉」各6盒,讀者只須把文章網址連同姓名及聯絡電話號碼,電郵至 ma@hkcd.com.hk,來郵註明「索取保護腸道益生菌 」,就有機會隨機獲得1盒,先到先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責任編輯:副刊 【健康】中醫講解腸道健康  防病兼增強免疫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