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特别报道

謀局「十三五」 壯鄉靖西再啟航

2016-03-08
来源:香港商报网讯

  2015年12月12日,百年山水邊城靖西完成了撤縣設市的華麗轉身。中國最年輕的縣級市之一,廣西第8個縣級市、廣西中越邊境第3個和百色革命老區第1個縣級市--靖西市誕生。靖西由此迎來了發展的里程碑,開啟一段嶄新的歷史征程。靖西市委書記黃小寧表示,「十三五」,靖西將在建市的新起點上揚帆起航,打造充滿活力與繁榮的城市產業,建設美麗生態的城市風貌,塑造有壯民族特色的邊關城市風格,形成中國面向東盟國家通道的重要門戶,實現從邊緣向開發開放前沿轉變,建成廣西新的口岸城市,成為邊疆區域性中心城市。香港商報記者 馨瑤、闕琳晶 特約記者 趙福播

  「十二五」交出滿意答卷

  過去的五年里,靖西積極應對复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以城市化為龍頭,大力培育、發展壯大工業、農業、旅游、邊貿、民族醫藥等特色經濟,推動靖西二次創業,統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任務,經濟社會呈現提速提質發展的良好態勢。

  「十二五」期間,除了成功建市外,百靖、靖那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靖西至南寧鐵路客運開通運行,靖西成為滇黔桂通邊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同時,財政收入進入廣西縣(市、區)前10位且質量最優,總量由2010年7.51億元增加到16.02億元。工業化率躍居廣西縣(市、區)第3位、百色第1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創歷史新高,年均投資保持100億元以上,是靖西歷史上建設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時期。還成功創建了廣西園林城市和廣西衛生城市。

  外貿進出口總額也取得重大突破,由2010年11.91億元增長到80億元,占百色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75%以上。旅游經濟呈現井噴式發展,總收入由2010年3.67億元增長到31.51億元;靖西成為廣西乃至全國綠色騎行游熱點地區。特色農業產業逐步形成,水果、中草藥和桑蠶產業分別發展到10萬畝、8萬畝和6萬畝,「6+1」產業齊頭并進。此外,爭取政策、資金取得歷史性突破,先后列入全國低丘緩坡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和廣西重點培育的25個經濟強縣、土地指標單列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估調整試點縣、新型城鎮化示範縣。

  開局「十三五」謀求新跨越

  雖然目前面臨的發展形勢仍然錯綜复雜,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但靖西市擁有多重政策和機遇疊加優勢: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央、廣西全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為靖西加快資源換產業進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央優先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戰略和國家「一帶一路」、廣西「雙核驅動」、《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全面實施,為靖西主動融入開放合作,實現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提供了政策、項目和資金保障;靖西一大批重大項目持續投資、相繼竣工,為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此外,靖西成功建市,占據了區域競爭制高點,為加快發展積蓄了強大勢能。為此,靖西市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發展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完成1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以上;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30%以上。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靖西建市之后立足新起點、謀求新發展、實現新跨越的關鍵一年。」靖西市市長郝玉松表示。今年靖西將牢固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深化和拓展開放合作,堅持城鎮化核心戰略和工業化主導方向,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大力發展工業、農業、旅游、商貿物流、民族醫藥等特色產業經濟,全面啟動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和脫貧「三大攻堅戰」,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靖西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城鄉一體化與扶貧攻堅戰齊鳴

  據了解,今年靖西將以打造中國西南邊境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充分發揮政府融資平台作用,融資10億元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同德、地州、南坡撤鄉設鎮,完成新榮、環河等9個城區周邊行政村改為社區,統籌納入龍潭、賓山和新榮等3個街道辦事處管理。爭取將湖潤鎮域綜合改革試驗區提升為副處級,成立龍邦邊境經濟合作區管委會,形成「一市兩副中心三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劃新格局。并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增強市民文明意識。重點對湖潤、化峒、新甲、安德、龍臨等二級路沿線鄉鎮實施綜合設施建設,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打造成為特色鮮明的城鎮化建設長廊。

  與此同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先,著力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對全市123個貧困村12.6萬貧困人口全面實施以「六個精準」、「四個一批」為主要內容的精準扶貧攻堅戰,確保年內實現37個村3.7萬人脫貧。市本級財政安排1000萬元作為擔保基金,對接國開行、農發行政策性貸款,解決貧困群眾擔保難、貸款難問題;繼續圍繞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將特色優勢產業規劃到貧困村、貧困戶,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引導,每個鄉鎮打造1個以上產業扶貧示範村,每個貧困村打造10戶以上產業扶貧示範戶,輻射40%以上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加快貧困村寬帶網絡、手機互聯網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通貧困村與外界聯繫的「高速通道」,通過實施電商扶貧,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優先旅游發展 力推三產提速

  郝玉松說,「我們將強化政府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完善功能設施,力求補齊短板,力爭年內成功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全面推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乘勢發展。傾力打造精品旅游。」為此,靖西將加快通靈、古龍山景區資源整合,打造成集自然風光、峽谷探險、休閒度假、生態養生、地質科考、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核心精品景區,年內形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構架,爭取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加快實施巴澤梯田、渠洋湖等景區提級升檔建設,力爭年內通過3A級景區評審,尽快形成以核心精品景區為引領,其他景區相輔相成、獨具特色的景區新格局;建成國際繡球城、美食城等2個旅游重大項目;推進旅游集散中心、自駕游宿營地、長豐國際五星級酒店等3個旅游配套設施項目;開工建設愛郎休镕旅游度假區、五嶺森林公園等5個重大旅游項目。

  此外,精心策劃精品旅游線路,年內力爭實現靖西至越南跨境自駕游。著力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和質量。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不斷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加大旅游執法、經營、導游等3支隊伍建設;實施智慧旅游行動計劃,加大與途家網合作力度,深入開展「互聯網+旅游」,深層次全方位開展促銷推介。力爭年內旅游接待人數突破4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完成4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26%以上。

  如今,靖西城區框架不斷拉大,城市規模不斷擴展,城市功能配套日趨完善,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城市功能完善的現代城市雛形已經顯現。讓我們共同期待靖西市「十三五」期末給世人帶來的驚喜!

  工業提質增效 農業打造精品

  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增強工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力爭全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10億元。投資2億元完善四大園區的水、電、路以及排水排污和商貿物流等基礎設施。爭取將靖西工業區列入自治區重點園區,將「四大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列入自治區統籌推進項目,加快推進產城互動園區建設。推進項目建設。確保玥瑪防盜、益寶工業等10個項目竣工投產;全面推進百礦生態錳一體化示範項目;加快推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園二期建設,實現項目開工5個以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中越工業園入園企業有新突破。加大服務力度。加強與東盟國家在礦產、建材行業等方面合作,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搭建平台。深入實施「抓大壯小扶微」工程,新培育發展規模以上企業3家以上。

  同時,堅持農業基礎地位,著力打造精品農業。在穩定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規模農業、品牌農業,提升現代農業集約化、標準化和專業化水平。壯大優勢產業,加大現有10萬畝水果的管護力度,確保水果產量質量雙提升;大力發展以蔬菜種植、特色養殖為重點的城市郊區農業;培育發展騰飛、弄懷、龍堂等20個規模養殖基地,全力打造優質原料繭基地,建立以通靈旅游線為軸心的1萬畝和以龍邦口岸為軸心的6000畝桑園種植示範片,實現桑蠶產業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專業化生產。積極推進陝西海升、廣西高沃江厚發展連片3000畝以上現代化高標準柑橘生產示範基地和東盟花卉苗木示範基地,力爭打造成為自治區級農業產業核心示範區,完成2000畝「雙高」糖料蔗種植基地建設。充分挖掘「端午藥市」品牌效應和文化內涵,有序推進壯藥資源開發和保護,打造「中國西南中草藥之都」。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