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本地新闻

張正貴:實施創新驅動 打造制造強國

2016-03-10
来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張正貴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金山報道:3月5日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未來‘十三五’創新驅動,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改革”與“創新”是報告的高頻詞。圍繞“改革”與“創新”的話題,本報記者在四川代表團駐地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張正貴。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也是今后我國經濟‘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習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這么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當前,我國已成為制造大國,但仍然不是制造強國,面對‘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依靠創新驅動,改變已難以為繼的傳統發展方式,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是新時期制造業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張正貴代表如是說。

  談起我國制造業面臨哪些具體問題的話題時,這位把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四川九洲,如今已退居二線的兩屆全國人大代表感悟尤深。他告訴記者,第一是研發創新能力不強。幾十年來,制造業一直采用跟隨和模仿戰略,而不是領先戰略來推動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此外,制造業研發投入明顯不足,產學研協同發展機制未能有效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政策不到位。這些問題都使得我國制造業核心技術缺失,共性技術不足,研發創新能力不強,進而導致很多高端裝備、關鍵部件,甚至連一些基礎件和電子元器件都長期依賴國外進口。今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上,提到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

  第二是整體缺乏高效管理。長期以來,技術與管理同步發展,“管理也是生產力”等先進理念沒有全面落到實處。企業發展戰略不清晰,管理效率和創新效率不高,產業鏈協同商務體系尚未建立,創新性人才培養不足,未能全面深化應用ERP等管理問題還都普遍存在。2012年,國資委曾通過對標分析,認為央企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基礎管理、管理創新、投資并購、管理信息化和國際化經營管理五個方面。為此,所有央企開展了為期兩年的管理創新活動。

  第三是產品制造水平不高。據調研,我國企業現有各類普通機床約600多萬臺。2013年,我國金切機床產量數控化率僅為28.8%,遠不及美、日、德60%-70%的水平。另對21個工程機械企業的調研顯示,采用CAM(計算機輔助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統)、和自動化生產線完成關鍵工序加工的比例僅為41.5%、39.1%和36.6%。這些現狀既反映企業自動化水平較低,產品制造數據難以高度集成和實時交互,也影響產品制造的精度和效率。此外,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MES(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即使建立了MES的企業,其計劃和成本控制對象也沒有細化到工序和加工設備,也沒有完全實現與ERP的集成應用。

  第四是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未能深度融合。我國企業兩化融合雖有明顯進展,但總體現狀仍然不容樂觀,信息化、工業化兩張皮的現象尚未得到根本破解,“兩化”融合的深度、廣度還不能滿足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依然任重而道遠。截至2015年2月,全國3萬多家企業兩化融合評估結果顯示,處于起步建設和單項應用這個兩化融合初級階段的企業比例仍高達82%。2015年4月,全國首批200家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的企業公示內容顯示,一些企業打造的新型能力較為單一,未能更大范圍體現兩化深度融合內涵。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直接制約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新驅動、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為此,張正貴代表建議,首先就是創新驅動。創新是制造業發展的靈魂,是轉型升級的不竭動力,必須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著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重點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

  第二就是優化結構。堅持把優化結構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主要方向,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大力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制造業服務化行動以及現代企業建設行動。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要集中優勢力量,推進優勢領域和戰略必爭領域的裝備創新,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重點突破;加快制造與服務的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模式創新和企業形態創新,大力發展與制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全力支持企業、服務企業,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

  第三就是制定差異化、跨越式實施路徑,提高制造水平。西方發達國家企業整體上處于工業3.0水平,開始邁向工業4.0發展階段,而我國絕大多數企業仍處于工業2.0水平,少數企業開始邁向或接近工業3.0水平,彼此不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就需要我國企業在推進智能制造時必須制定差異化、跨越式實施路徑。盡快建立基于互聯網ICT(自動在線測試)、AMT(集機械工程技術、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等多種技術為一體所產生的技術、設備和系統的總稱)、工業軟件、加工設備和測控裝置為一體的企業信息物理系統,打破企業及產業鏈的數據壁壘,提升大數據智能分析決策能力;新增工業機器人、柔性制造系統和新型傳感器等智能設備,改造升級現有普通機床、生產線的數控功能、數控化率和聯網率,優化調整產品制造工藝和車間設備工藝平面布置,提高制造水平。

  第四就是多措并舉,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兩化深度融合已成為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1、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在基礎較好、需求迫切的行業、地區和企業,組織智能工廠應用示范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區)建設;采取多種舉措普及推廣智能制造模式;制定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確定發展路線圖,明確方向和重大布局;建立智能制造標準規范體系,破解信息系統不兼容、集成協同難的瓶頸;建立智能制造聯盟,加強政府、企業、服務機構間的溝通交流。2、下大力氣發展工業互聯網,加緊出臺一批相關支持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工業互聯網發展路線圖,明確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制訂工業互聯網整體網絡架構方案。深化物聯網應用,在食品、藥品、物流等領域開展試點示范,培育智能檢測、全產業鏈追溯等新模式,在制造業、智慧城市、網絡和信息安全等領域加強前瞻部署和應用推廣。3、選取典型行業骨干企業,圍繞工業大數據在智能制造中的集成應用開展試點示范;制定工業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指導意見,明確發展思路、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主要舉措;加大工業大數據人才隊伍培養,鼓勵工業企業與高校聯合建立大數據工程師培養基地。4、順應制造業互聯網化發展潮流,加大對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的支持。研究制定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指導意見,制定發展路線圖。開展互聯網應用創新示范工程,打造可復制推廣的應用樣板。建設一批面向產業集聚需求和行業需求的專業性云服務平臺,提高應用服務的通用性和針對性。推動工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互聯網應用創新開放平臺間的合作交流。5、進一步落實寬帶中國戰略,增強寬帶網絡支撐兩化深度融合的能力,加快建設下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有效滿足制造業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轉型升級建設需求,加快部署高速、寬帶、移動、融合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加快推動下一代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的融合發展,提高面向工業應用的網絡服務能力。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