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商报专稿

新疆首部巨幕电影《远去的牧歌》人民大会堂首映

2018-09-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张宇 报道:为喜迎改革开放40周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天山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以哈萨克牧民四季转场为题材的主旋律影片《远去的牧歌》9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马宁·再尼勒,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编剧高黄刚、导演阿迪夏·夏热合曼及男女主角海拉提·哈木、马尔江·巴依吐肯等主创亮相。

  《远去的牧歌》是新疆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该片通过纪录电影的方式,以春夏秋冬的全景视角展现哈萨克族牧民由传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走向定居兴牧现代生活的这一过程,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哈萨克族群众生活巨大变迁的生动画卷,体现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下、在祖国温暖怀抱中,哈萨克族牧民逐步走向幸福生活的历史进程,更折射出从传统到现代的时代变迁,凸显出改革开放40年宏阔的时代背景,是一部具有国际品质、纪录风格的优秀电影作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马宁_再尼勒致辞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发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宁·再尼勒在电影首映式上表示,影片的放映对树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形象,传递新疆稳定、发展、进步的社会正能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该片编剧之一、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表示,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步伐加快,哈萨克族牧民大型转场游牧的生活方式离我们渐行渐远,影片《远去的牧歌》完成了一次抢救性的,带有记录使命的拍摄。既为中国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影像,也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了一场草原牧人原生态生活的视觉盛宴,更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沧海桑田的新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用手中的摄影机,努力拍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在讲好新疆故事的同时,构筑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用我们的光影记录和歌颂这伟大的新时代!

  影片另一位编剧哈依夏·塔巴热克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触颇深,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哈萨克族牧民走向定居生活后,能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希望牧民可以安心定居。

  

 公安部副部长侍俊、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实等领导出席首映式

  据了解,影片从策划立项到拍摄完成历时近三年,摄制团队在新疆北部和东部的广袤大地上工作,经历过狂风、大雪等恶劣天气。数台摄像机和航拍器捕捉了新疆四个季节的美轮美奂的壮美,记录着漫漫迁徙路上牧民们的悲欢离合故事。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平衡纪实电影中的原生态风格与戏剧情节表达,影片大胆启用非职业演员出演。影片在原生态记录和情节戏剧推动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导演阿迪夏·夏热合曼表示,影片在原生态记录和情节戏剧推动的结合上,在纪实电影风格的创新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追求。同时希望通过诗化的语言,呈现牧民的内心世界变化。影片大胆启用非职业演员出演,导演阿迪夏透露,由于哈萨克族演员人数并不多,因此除了男女主角海拉提·哈木和马尔江·巴依吐肯外,剩下的出演者多数都是“原生态”演出。除了拍人,大规模的动物迁徙也是《远去的牧歌》中的重头戏。为此,剧组动用了各类牲畜三十余万头,并且常常需要反复多角度拍摄才能全方位记录下大规模的转场场面。摄制组经过数十次横跨几个地州的大规模转场,历经三年的精心拍摄和制作,成就了这部饱含体温和真情的影片,也是新疆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巨幕电影。 影片男女主角海拉提·哈木、马尔江·巴依吐肯在拍摄时都曾坠马受伤。马尔江·巴依吐肯告诉记者,拍摄条件十分艰苦,她希望向观众呈现牧民真实的生活形态。 

  据悉,《远去的牧歌》计划在9月下旬登陆内地院线。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