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地缸發酵”無與倫比

2019-01-0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和曲釀甕中”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中國白酒釀造工藝最早的描述,也是對清蒸清燒汾酒典型生產工藝的記載。“甕”是一種盛水或酒的陶器,也就是通俗的陶甕、陶缸,即以陶缸為釀酒的發酵容器,與汾酒現在的發酵技藝“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態分離發酵”所用的發酵容器“地缸”是一致的。

 

 
  汾酒釀酒容器為什么選用地缸?地缸發酵工藝是一種什么樣的釀造技藝?這一發酵技藝對汾酒品質有什么影響?
 
  汾酒釀酒師傅將從原糧基地運回的高粱進行精心篩選檢測,對原糧進行粉碎,粉碎度隨生產工藝、季節變化而變化,夏季一般每粒高粱粉碎成4、6、8瓣/粒,冬季6、8、10瓣/粒,細粉保持在30%左右,整粒糧、含殼糧都要避免。然后進行“潤糝”,按照“四二合一再倒一”的潤糝標準進行操作,即把和起的糝分成四堆,先合并成兩小堆,再合并成一大堆。最后將汾酒的三種曲“清茬曲、紅心曲、后火曲”按照“四三三”配比,充分與紅糝(也就經過“潤糝”的高粱)混合,放入地缸進行發酵。
 
  汾酒的發酵工藝是“地缸發酵”,採用深1.2米、直徑0.8米的圓形陶瓷缸埋入地下作為發酵容器。這種發酵方式有兩大特色:其一能將“糧”、“土”分離,有效隔離了土壤中的有害細菌對酒醅的浸入影響,最本真的反應糧食發酵的香味,使酒醅更加清潔、干凈、衛生、健康;其二地缸在酒醅發酵過程中有導溫作用。發酵前期,能保持酒醅的溫度上升,有利於微生物的繁殖、生長和代謝;發酵后期,利於醅溫降低并保持適當的溫度,有助於后期香味成分的生成。同時,在不同的季節,也起到了限制酒醅升溫過快,升酸過量,使其達到微妙的平衡。整個發酵過程遵循“清字當頭、一清到底”和“清蒸二次清”的原則,精細復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清字當頭、一清到底”是指參與發酵的所有物料包括工具、場地、設備都必須清潔、干凈、衛生。用於發酵的地缸在投料前首先用清水洗凈,然后用一定濃度的花椒水再沖洗殺菌一次,去異味,從源頭上保證地缸容器的潔凈;每年還必須定期檢查地缸的完好度,對於破損或有裂縫的地缸必須換掉,忌用陳年老缸和破缸,減少土壤細菌對酒醅的影響和感染。
 
  “清蒸二次清”是指汾酒釀造工藝遵循兩次發酵、兩次蒸餾。第一次為純糧發酵,第二次為加入輔料,然后丟糟。發酵次數超過兩次,邪雜味就會增加,流出的酒質就會變味。兩次發酵可以保證原酒的絕對高品質。整個過程中的投料必須採用人工投料,都是傳統的人工操作,細膩層鋪,精益求精,呼吸均勻,完全避免了機器投料的猛、狠、硬,以及容易結塊的毛病。除此之外,對溫度的掌控也有要求,要嚴格遵循“前緩、中挺、后緩落”的規律進行操作。
 
 
  汾酒這種特殊的“地缸發酵”工藝,傳承千年,已經形成了一套科學、成熟、嚴謹的系統體系,很多內核都是“口傳心授、師徒傳承”的結果。
 
  全國著名微生物和發酵專家,把清香汾酒獨特的“釀造技藝”創造性的總結為“七大秘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時,糧必得其實,陶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濕,火必得其緩”,后又經汾酒釀酒師們一代代探索總結,發展為“十大秘訣”。這“十大秘訣”被稱為中國白酒品質領域的“工藝標桿”和“行為規范”,為中國白酒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汾酒用這這獨特的釀造工藝釀出了中國“最衛生、最干凈、最純正、最健康”的白酒,成為中國“最健康白酒”的代名詞,完美詮釋了汾酒是中國白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的教科書。
 
  這種獨特的發酵工藝釀出的酒如何“接”,也是汾酒釀酒學的一大學問。汾酒在科技引領行業的今天,許多工藝都是採用傳統的人工操作,酒曲工藝、發酵工藝如此,接酒技術也是如此,那汾酒又是如何“接”酒的呢?(王利萍  楊海虹)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