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图片新闻

文心造器 吳笠谷制硯藝術展在京舉辦

2021-04-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硯文化委員會承辦,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促進會、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為支持單位的“文心造器——吳笠谷制硯藝術展”日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開幕。
 
 
    吳笠谷,原籍歙縣,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硯文化委員會主任,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藝術學院、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湘潭大學藝術學院、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韓國秋史研究會特聘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師從程嘯天 從藝30多年
 
    安徽黃山市歙縣是中國傳統“四大名硯”之歙硯的主產地之一,徽派硯雕是徽派藝術與文化的重要代表。吳笠谷早歲師從黃賓虹入室弟子程嘯天學習國畫,後由繪畫轉向制硯。
 
 
    從藝30多年來,他在繼承徽派硯雕技藝的基礎上,秉承“文人硯”傳統,以刀代筆,以畫入硯,因材施藝,追求石材天然之美和人工創意相結合的藝術境界。
 
    吳笠谷在藝術表現上變革出新,借鑒其他傳統雕刻藝術手法,首創“凹邊浮雕”硯刻技法,既兼顧硯材天然石品、石紋的完整性,又能很好地表現出所刻圖飾的立體感,豐富了硯雕藝術的表現手法。吳笠谷硯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並獲獎,2015年12月,硯雕作品《歙石達摩面壁硯》獲得由中國文聯和中國民協頒發的第十二屆民間文藝“山花獎”。
 
    本次展覽旨在通過對吳笠谷制硯藝術的展示與總結,促進傳統硯雕技藝的有序傳承,推動當代制硯藝術的蓬勃發展。展覽共四個版塊:神出古異——名賢高士硯、月明林下——仕女主題硯、以器見道——古趣硯、大樸不雕——寫意硯,展出的60方作品為吳笠穀各個時期、不同藝術表現手法的代表性作品。
 
    作品的石材除傳統的端石、歙石、洮河石、紅絲石之外,兼有松花石、溪硯石、石城石、祁陽石、金星石、尼山石、苴卻石等十餘種。可謂展品面貌豐富,技藝獨具匠心。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主席團委員、書記處書記張雁彬,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韓子勇,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喻劍南,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福州,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劉宏昌、盛永波,中國藝術研究院紀委書記齊永剛,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運華,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主任徐岫娟,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牛克誠、書法院院長管峻、篆刻藝術院院長駱芃芃,《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中國書法》雜誌社社長兼主編朱培爾等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邱春林主持。邱運華、喻劍南先後發表開幕致辭,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中共黃山市委宣傳部發來賀信,對吳笠谷過往成績和對硯文化傳承、傳播、發展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讚譽。

    致力硯文化傳承推廣 成果豐碩
 
    在文房四寶中,硯臺質地堅實,有“傳萬世而不朽”“曆劫而如常”之稱,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運華認為,吳笠谷在制硯藝術實踐和硯文化學術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致力於硯文化的傳承推廣,為當代制硯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喻劍南表示,此次展覽既是對吳笠穀個人藝術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本院以學術研究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一個重要舉措。
 
    硯為文房四寶之一,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雖然硯的實用功能在當代已逐漸消退,但作為傳統的手工藝品,其手工藝創造屬性、硯材不可再生的珍稀性,使其仍具有重要的文化、藝術和經濟價值。在國家《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畫》檔指導下,在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背景下,包括制硯在內的傳統手工藝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精制“黃賓虹紀念硯” 格調獨特
 
    據介紹,今年恰逢中國藝術研究院建院70周年,吳笠谷特以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首任所長黃賓虹為創作對象,精心刻制“黃賓虹紀念硯”一方,並由牛克誠、邱春林、管峻、駱芃芃、趙海明分別題銘。此硯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建院70周年大慶獻禮作品在此次展覽中展出,並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永久收藏。
 
 
    展覽開幕之後,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召開了“吳笠谷制硯藝術座談會”。王平、朱培爾、吳笠穀、嶽峰、李春珂、王雪峰、範國忠、邱春林及《中國美術報》社編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硯文化委員會副秘書長顏培大等參與探討會,研討會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牟曉林主持。與會專家學者從遺產保護和藝術創作角度,分別闡述了吳笠谷在雕刻理念、技藝以及他個人的審美格調上的獨特性,客觀地總結了他數十年來在該領域所取得的工藝成就。(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黃文)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