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確幸”到“努力拼”台灣青年創業就業在蘇北

2017-05-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报网讯】記者杜林、宋璟报道:大陸改革開放經過了30多年,吸引大量台資進入,造就了數個“台資高地”。從過去一線城市的大規模、大產業到如今的小項目、小規劃,在大陸的“台二代”將創業就業觸角伸到了二、三線城市。離開家鄉安逸的“小確幸”,來到完全陌生的大陸二、三線城市“努力拼”,台灣青年們延續著第一代大陸台商勤勉奮鬥的精神,在贏得商機的同時,亦收獲了友誼與歸宿感。

  2017年5月8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岸青年對就業的向往是共同的。大陸近年來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連續四年實現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300萬人以上,台灣每年畢業生約30-40萬人,大陸完全可以提供這樣的就業機會,歡迎台灣青年到大陸來。

  宿遷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為低門檻創業開一扇窗

  彌漫著台灣工業時代氣息的咖啡館、豪華的小型電影院、整潔的圖書館、溫馨的會議室、冥想間,甚至還有發泄室……這裏就是宿遷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總規劃2.9萬平方米的基地,由宿遷市台協會執行會長江家瑋運營,目前已投入6000萬元。進入這裏的創業項目獲得了特別的優待:每個月只需要100元,就可以獲得一個寬敞舒適的工位。在這裏創業的商鋪,租金僅為市價的十分之一。

  采用台灣本地優質的原料,發揮青年的創意,結合宿遷三台山旅遊公園、項王故裏旅遊元素,一個個新的文創產品就在這裏誕生。台灣青年的創業項目,除了可以獲得孵化指導,還擁有總額超過1000萬元的天使基金扶持。項目成熟後,基地不僅可以幫助轉化,甚至還能協助企業在新三板上市。

  “凱撒法式鐵板燒”是台灣青年許登淵在基地的創業項目,出生於1980年的許登淵說,以前沒有聽說過宿遷這個地名。第一次經過其他台商引薦來到宿遷,感受到當地的人文環境、考察未來發展空間後,他發現這裏是一塊新市場,覺得很有機會。“我來的時候得到台協會各方面的協助,還有租金的優惠政策。對我們年輕人創業來說,第一步很重要,需要在比較容易起步的地方發展。進來門檻低,發展的空間就很大。” 今年1月,餐廳在基地開始試運營,現在餐廳已經實現盈利。

  每周三晚上,江家瑋都會邀請企業家來到基地為年輕創業者分享經驗:“過去傳統的台商基地都是希望台商來做很大的事業、研發等工作,投入也很大。但是現在環境發生了變化。台灣的年輕人更多的是有創意,不見得有辦法投入大量的資金,所以我們提供低門檻創業基地,希望台商的下一代、更多台灣的年輕人,能像三十年前的我們一樣,本著拼搏的精神進來。”江家瑋說,現在台灣經濟環境真的很不好,台灣青年如果始終抱著“小確幸”的心態,會失去很多競爭力。

  “同樣的年輕人在一起,腦力激蕩,我覺得大陸的年輕人比台灣年輕人更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江家瑋說,希望台灣年輕人來到這裏,可以感受到大陸年輕人不同的思維模式。

  目前,基地已經引進台灣青年投資項目10個,吸引了近40位台灣青年在此創業就業。未來還將建成工藝展示示范區等專業園區,並計劃聯合台灣工藝之家協會等協會,定期組織台灣青年創業者來宿遷開展活動,力爭建成一個集生產與加工、展示與銷售、教學與科研、旅遊與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2016年10月,基地獲批“江蘇省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稱號,目前正在申報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淮安台商學院:搭建兩岸青年成長平台

  在江蘇,提起台資高地,一定繞不開淮安。近年來,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101%的服務理念,贏得台商青睞。同時,淮安市亦通過搭建平台,吸引越來越多的台籍青年來淮創業就業。三年前,淮陰工學院與台灣中華大學、修平科技大學、長榮大學等台灣高校及部分在淮台企,聯合成立了大陸首家,也是全國唯一的台商學院。2016年,台商學院被授予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就業示范點。

  淮陰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台籍教師朱景美與大陸教師王健合作,在台商學院設立的眾創空間中共同經營一個小工作坊。他們把項目和課題帶入課堂,讓學生共同參與。“台灣因為制度不太一樣,學校是不能盈利的,所以工作坊就有點尷尬。但是世界尤其是西方在藝術教育制度上,強調職業和學業合一。職業就要實現盈利,讓學生知道賺錢是重要的、客戶是重要的、實際的經驗是重要的。在這裏學習和實踐可以比較合一。”朱景美說,初來淮安,很多地方都不熟悉,是王老師帶著她了解了當地的風土人情、熟悉了環境。

  管理工程學院台籍教師鄭浩帆說,淮安教師薪資水平和台灣差不多,但物價水平相對台灣低,比較容易積蓄。目前,他帶著母親在淮安生活,有計劃未來在這裏安家。

  2017年5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在考察台商學院時,對兩岸師生說:兩岸關系的未來在青年,希望寄托在年輕人身上。張志軍表示,台商學院不僅為台灣博士提供了機會,為台灣年輕學生交流、培訓提供了便利條件,學院也因為他們的到來而有所助益,這是一舉雙得甚至是多得之舉,這將促進兩岸年輕人之間的相互了解。他亦笑稱,希望台灣年輕人來這裏多走走、看看,多交朋友,尤其是現在還單身的,可以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兩岸一家親”。

  淮陰工學院校長李北群對記者表示,台商學院成立以來,積極開展淮台青年交流活動,為兩岸青年人才的成長搭建平台,包括淮陰工學院選派13名青年教師赴台灣相關高校攻讀博士學位,選派150多名大陸學生赴中華大學等台灣高校學習交流。目前,學校已在台灣簽約43名青年博士教師,首批9名博士已入職。淮陰工學院分別與台灣中華大學、長榮大學、修平科技大學建立了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基地、兩岸青年交流基地,共同設置了80多項創新創業項目。此外,台商學院為在淮台企培訓技術骨幹2萬人次,聘請220餘名兩岸專家和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目前已有100多名青年入駐淮安市國家大學科技園。

  台青創業建言:二三線城市市場最大

  任聿旬是一名在徐州創業的台灣“80後”,在英國讀書時結識了徐州同學王賽。2007年畢業後,對大陸完全沒有了解的他跟著王賽來到徐州,可是在賓館住了一個月,他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機緣巧合下,他和王賽一起舉辦了一場夏令營,意料之外的成功讓他們找到了創業的方向——兒童教育。

  經過11年的發展,任聿旬的培訓班學費從最初的800元一年升至9000元一年。“那時候徐州一個小學老師的收入是每個月900元,現在是每個月4000元,如果那時我只是做一個小學老師,營收就不會有這么高。” 任聿旬說,徐州發展空間大,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城市面貌不斷改變,消費收入等經濟層面發展速度非常快,和台北的距離在快速拉近。這樣的城市是非常適合創業的。

  “趕快來。”提到對台灣同齡人的建議,任聿旬這樣說,“因為我剛來的時候,這十年有很多機遇和機會,希望台灣有更多和我同齡的人來到大陸,不然機會會越來越少。希望他們看到,在生涯中來大陸,比去其他國家和地區適應好。”做教育的任聿旬深刻感受到,十年前世界一流出版社和大學還沒有進入大陸市場,但就在近兩年,全世界一流出版社、大學、書商、教育機構全部進入到大陸了。“以我的行業來說,如果我是現在才來,我需要更多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像當年來的時候受到這么多照顧和機遇。”

  “我覺得對台青來講不應該一股腦地湧進一線城市,因為一線城市不容易生存。對台灣青年來說,到二線城市機遇比較多,也比較寬廣。” 任聿旬覺得,十年前來大陸求職是不錯的選擇,但現在的台青應該多考慮到二三線城市創業,這是比較好的戰略。“以台青為商品要‘賣’到大陸來的話,二三線城市的市場最大。”

  “前不久,上海市台協去台灣招聘。800個名額,近萬名青年去了,這也反映出台灣青年非常希望到大陸創業就業。我們要為他們搭建一個平台,讓他們能夠樂意來,而且感到放心。因為很多人是從來沒有來過,所以要靠各種途徑讓他們了解大陸市場的發展潛力、經濟的發展勢頭以及其中蘊含的機遇。”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對記者表示,地方各級政府對台青創業就業都非常重視,出台政策,從資金、人力、空間等方面提供協助。國台辦近兩年為各地53家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和示范點掛牌,截至去年底,約6000人在這些基地工作,有10000多人到這些基地參觀、學習過。他表示,有關部門在陸續出台政策措施,讓台灣青年到大陸生活得更加便利。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