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上海 > 本地新闻

全國雙創活動周今在滬啟動 技術創新成上海雙創主流

2017-09-1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长阳创谷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楊眉報道:2017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今天啟動,主題為“雙創促升級,壯大新動能”,主會場設在上海市楊浦區長陽創穀。主會場將展示150多個代表我國最高水平的項目,涵蓋科創成果、科技企業和創新創業人物等內容。

  楊浦區具有百年大學、百年工業、百年市政的底蘊;長陽創穀位於楊浦區中部核心地帶,原為近百年曆史的紡織機械廠,通過更新改造,已經打造成為上海城區具有代表性的園區,極富創業創新的氛圍。作為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在長陽創穀將舉辦啟動儀式、主題展覽、創新創業嘉年華、創新創業七日談、我是創客小達人、創新真人秀、創新創業零距離等重點活動。其中,主題展示分為催生市場主體、促進生產方式變革、提高創新效率、濃厚雙創氛圍、雙創擁抱未來等展區。

  突出資源稟賦,助力科創集聚區建設

  上海市科委等相關部門以市區聯動為抓手,圍繞“科創22條”對區域發展的任務和要求,開展“上海科創集聚區創新創業環境建設”工作。推進創新創業環境建設過程中,以區域為主導,挖掘區域高校院所、產業功能、創業服務、創新要素、空間載體等優勢和特色,聚焦區域參與科創中心建設的功能路徑,采用持續推進、共同投入的方式,引導和鼓勵運用市場化、社會化機制,激發區域科技創新活力,構建支撐區域創新發展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新品牌。

  在工作層面,一是瞄准六個重要承載區功能定位,聯動深入推進落實;二是發揮其它各區資源優勢,聯動推進各具特色的科創集聚區。據統計,兩年來市科委共計投入3200多萬元,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投入1.1億餘元。

  發揮地區雙創新動能,培育中小企業和眾創空間

  以落實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契機,上海市區科技部門主動開展聯動,積極貫徹落實科技創新政策舉措,並制定符合區域特點的政策舉措,激發區域創新創業活力。市科委在中小科技企業創新資金項目、眾創空間建設、小巨人企業培育等方面進一步發揮區科委在推薦、管理方面的積極性,優先聽取區科技部門的意見,並開展政策、資金配套聯動。

  近年來,市區兩級科技部門以中小科技企業培育和眾創空間建設為抓手,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動力,幫助區域創新企業快速成長,實現了區域創新產業的集聚度和活躍度。

  著力推動“三化”,引導眾創空間發展

  上海市科委以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有效推進創新創業便利化。在取消眾創空間備案的基礎上,市科委以政府購買服務補貼眾創空間為輔,以眾創空間“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培育為主,有針對性地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樹立眾創空間發展標杆,引導眾創空間提升服務品質和能力,形成主體多元化、模式多樣化、服務專業化態勢,服務各區科創集聚區建設。

  目前,上海眾創空間已達500餘家,其中創業苗圃100家、孵化器159家、加速器14家、創客空間等新型孵化器250餘家,在孵科技企業有16000多家。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累計上市73家。2017年上市的科技小巨人(含培育)有16家,占今年本市上市企業數的64.1%,其中11家在主板上市,5家在創業板上市。

  2016年,上海眾創空間舉辦各類創業輔導活動9800多場次,覆蓋38萬餘名創業者,幫助1400多家企業獲得投融資140.8億元,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已湧現出莘澤、蘇河彙、XNODE、楊創、自儀院、吳淞創業園、新微創源等一批有亮點、有潛力、有特色的眾創空間。在浦東張江、臨港、楊浦五角場、長陽創穀、閔行紫竹、交大、浦江鎮,以及徐彙、嘉定等區域形成集聚態勢,對區域產業集聚和企業創新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完善政策扶持鏈,加速中小微企業成長

  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創新需要,市科委建立完善了“創業團隊→小微科技企業→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卓越創新企業”政策扶持鏈。實施創業苗圃計劃,支持未成立公司的創業團隊;完善創新資金政策,累計扶持超過1.3萬家營收少於3000萬元的小微科技企業。實施科技小巨人工程,引導營收超過3000萬元、小於10億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為“隱形冠軍”,並在助力企業創新發展、規模擴大、卓越成長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17年科技小巨人(含培育)新增161家,累計達到1799家。

  上海市政府部門還最大程度地落實國家普惠性稅收政策,減輕企業負擔。2016年全市8926家企業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同比增加31.38%,增幅是上年度的近1倍(16.09%);減免稅額117.42億元,遞增15.1%。共有3375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了所得稅優惠政策141.62億元,享受企業戶數同比增長6.5%。有關稅收減免政策覆蓋企業數達12459家次,同比2016年增長22.91%,減免稅額合計264.41億元,與去年持平。2016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306家,總量較上年度新增860家;經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6938家。

  完善上海創新創業大賽,呈現三大特點

  科技部門搭建創新創業交流平台,豐富完善“創業在上海”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彙集更多的創業團隊和創新創業服務資源,創造更多與學術界、產業界對接的機會。

  2017年大賽在全市16個區設立分賽區,78個眾創空間成為分賽點,吸引了7302家小微企業和團隊參賽,參與大賽創新創業者超過5萬名;300餘家創業服務組織、創業投資機構全程跟進,100餘家新媒體參與;新設專題賽(包括國際賽專場和科技服務業專場),國際賽專場有來自18家國家的304個項目參賽,科技服務業專場聚焦技術轉移服務、新媒體服務。大賽呈現出以下特點:

  創新投入持續加強。參賽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收入平均比例為40.5%,67.66%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61.33%擁有發明專利,95%的技術來源為企業自主研發。

  “硬科技”特征更加鮮明。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硬科技”領域占比72%。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熱點領域項目數增長明顯,分別由2016年25項、274項增加至160項、461項。模式創新為主的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領域項目占比由2016年的29.2%降至23.6%,並滲透到各行各業,尤其以生活O2O(9.7%)、醫療健康(7.8%)、教育(6.9%)等領域相對集中。

  “雙創”人群更趨高端。上海對全球創新創業資源吸引力不斷增強,核心團隊趨於年輕化和高學曆。創業者高峰年齡為36歲(2016年為38歲),博士學曆占比14.1%(2016年為9.8%),具有留學經曆人群占比19%(2016年為13.6%),本科及以上學曆占比達92.3%,入選國家千人計劃81人,同比2016年增長68.8%,二次創業人數超過50%。

  開展國際合作交流,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近年來,政府、創新主體和服務機構立足上海的國際化優勢,積極參與科技創新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服務“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升上海科技創新的國際影響力。2016年上海市進出口貨物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為5219.96億元,在貨物出口中的占比達到43.1%;外資研發中心總數為411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研發機構有120多家;上海技術國際收入為140.9億美元,占全國33%。

  一是實施差異化策略,建立連接全球創新資源的渠道。在發達國家,政府引導和鼓勵本市服務機構“走出去”,創辦孵化器,吸引海外優秀成果;在發展中國家,通過技術轉移模式,輸出本市科技創新成果。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在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設立實體園區。倫敦孵化園運作不到一年,已篩選出未來可在中國落地的技術105項並進行孵化,孵化器空間實現滿租;建立了規模總量3.5億英鎊的5個創投基金;收集了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33所高校、研究機構的1464個創新項目,交由本市專業化服務機構篩選轉化。東部中心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技術轉移合作,在越南設立技術交易所分所,與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就共建分中心達成初步意向。東部中心還開展了多邊網絡合作,2016年加入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與APEC工商理事會共同在加拿大籌辦GIC全球創新者大會,探索國際間合作機遇。

  二是湧現出一批具有全球化基因的本土服務機構。XNode致力於營造最具國際化背景的創業社區,成立一年來,彙聚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德國等超過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創業者。其服務團隊來自法國、印度、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多個國家,2016年9月成功引入澳大利亞創客計劃項目。“宇墨”是國內首家專注於國際清潔技術轉移的服務機構,成立兩年來,共產生64項國際合作需求,實現海外項目落地中國4項,中國項目落地東南亞2項,促成海外投資意向2項,約合1600萬歐元,實現中國企業融資7000萬元。

  三是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不斷深化。中以創新中心致力於以色列技術轉移交易與落地。中心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特拉維夫、海法和貝爾謝巴四大城市布局了離岸創新資源。2016年,中心完成3家入孵企業融資,累計金額為8000萬元人民幣。借助浦江創新論壇,滬—英科技合作不斷加強,市科委與英國創新署簽訂了合作備忘錄,中科院與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成立了植物和微生物科學聯合研究中心等。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