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文化

甘立冬:铁骨傲风雪,幽香透国魂

2018-09-0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唐勇平报道:日前,以画梅花誉满三湘的著名画家甘立冬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甘立冬画梅,被誉为湘军画坛的“立冬梅”。他讲究用笔用墨的造型效果,以追求对梅花“铁骨傲风雪,幽香透国魂”的品质和精神的渲染。

  甘立冬,笔名金水,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理事、白石画院理事、河南东方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画院名誉顾问。甘立冬早年曾受教于王憨山、谢欣、刘建才等艺术大师,深得师法,擅长花鸟、人物、山水,尤以梅花誉满三湘。多年来致力于花鸟,人物技法上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泼彩泼墨、青绿重彩、写意工笔无不精湛,每幅作品都能经历由外至内、因物动情,进而由内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酝酿之中,最大限度向欣赏着呈现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生命,潜流出无穷的意趣与情思。

  在30年的艺术生涯中,甘立冬秉承关山月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和“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人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

  甘立冬的梅,采红白二色对比,在画面层次上浓淡分明;构图亦别出心裁,一枝红梅盘曲而上,似要表现梅花的铮铮傲骨;而在造型和意境上,则一反传统画的路子,老干新蕊,笔力雄健,强调梅花的繁盛、热烈而不是孤俏冷艳。一面为表达自己“心花怒放”之喻,亦有寓国家繁荣富强之意。

  甘立冬在艺术上坚持关山月的革新主张,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他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弘;他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

  甘立冬的作品秉承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写实性,以画梅见长。甘立冬的艺术风格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强调写实性,注重形体刻画,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构图法和明暗技巧,虽仍以水墨为主,但在描绘场景时采用焦点透视的手法,而不是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现实感强烈。第二时期仍然有很强的写实性,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区色彩,同时加强了笔墨的表现力,技法回归传统。第三时期近两年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个时期的作品在保持写实性的同时,也加入了笔墨、意境等传统中国画的成分。笔触更为老辣奔放,构图更为简洁,画面更为丰富、含蓄。从对“形”的关注升华为对“神”的关注,注重笔墨意趣。

  甘立冬告诉记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即使是最简单的一花一草,都能融入人类特有的思想和人文情怀。“笔以立情致,墨以分阴阳,在用笔的提按、转折中,将自己的性情和神韵自然地融入其中,所谓弱其志而强其骨,就是要求在画面中体现出一种风骨,荒寒一点香,足以酬天地,虚实相生的画面,尽可能地给人留下联想的余地。

  甘立冬在进入一个纯粹的视觉形式的世界,笔线与色墨在愉快的情绪中翩翩起舞,一种骋目游心的旷达之姿使心手丝毫不受理法的局促,也显现着怡然自得的生活形态。也就不难理解,一种不断被构想的、理想的、古典的文人生活和思想方式被复现。甘立冬的绘画也就构成了一种新的美术史叙事景观,这种影响不仅在于其自身,也作用于我们所有人审视自我方式的新转换。

  甘立冬告诉记者,艺术能够净化人的心灵,首先要净化自己。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要去掉一切的私心杂念及浮躁气,进入一种“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忘我境界,才能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我是追求“无异言而生清净心”的。只有不求异言者,才能清净下来。中国绘画如同中国诗词一般,讲究“言简意赅”、“以少胜多”等,要求每一笔、每一线条、每一个点都要表现出丰富的内涵。 似断似连、松快洒脱的线条组成的牡丹花和厚重、率性的叶子之间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仿佛聆听到花的低喃,叶的高亢。“不需千万朵,一朵足春风”,尽量的体现出“以一当十”的用心所在。

  甘立冬告诉记者,有道是“虚而灵,空而妙”,只有在用笔上的虚虚实实以及恰到好处的“知白守黑”,才能给人一种空灵透澈的感觉。中国绘画讲究“大胆落墨,细心收拾”,就是说,落笔时一定要磊落,收拾时一定要尊重些理性,不要“轻举妄动”,局部不要破坏整体。作画时不仅要注意画面物体之间的顾盼、照应,还需要注意题款和印章的位置,因为这也是画面整个布局的一部分。有些画适合于长题,有些画面适合短题,题款的字体选择等,都应该切合画面的动静关系、浓淡关系等详加考虑。此外,盖图章也是丰富画面的一个重要手段,印的多少,应根据画面的需要来安排。总之,不管如何安排,最终应归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