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川綿陽遊仙:「三權改革」迎來富民興村東風

2021-03-06
来源:香港商報網
    鄉村如何辦起了企業?建設用地怎麼解決?村集體、村民能獲得哪些好處?這一切,都可以在四川綿陽遊仙區新橋鎮探索實施的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中找到答案。
 
 
    困中求變 「三權分置」破繭而出
 
    提到改革的初衷,新橋鎮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楊桂林深有感觸。新橋鎮涉農企業較多,在轉型升級的浪潮下,一些農業企業逐步從以流轉土地進行種養殖為主的傳統農業向以文旅、精深加工為主的現代農業企業轉型,由於政策限制等原因企業很難取得經營性建設用地指標。一方面企業有轉型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鄉村振興產業是核心,如何突破用地瓶頸幫助企業轉型助推產業發展?「中央出台了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相關意見,加之進城買房的村民增多,在現有基本農田保護制度下,農村廣泛存在的閒置宅基地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不可多得的『源頭活水』。」楊桂林說,找到了突破口,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也就水道渠成。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新橋鎮在全鎮範圍內有條不紊實施了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一言以蔽之,主要就是釐清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的關係,允許村集體在農民自願前提下,保留資格權,騰退宅基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用地企業達成合作經營協議。」楊桂林說到,通過廣泛宣傳和認真組織實施,目前全鎮共整理閒置宅基地65.88畝,預計還可整理出400餘畝,這些都可在完成相關規劃以及「小掛」整理後,經主管部門驗收依法建設。
 
 
    鄉村建工廠 農民變工人
 
    為依法合規開展集體經濟活動,併合理統籌調配建設用地指標,遊仙區新橋鎮共組建了1個鎮級、14個村、1個涉農社區集體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以及126個組級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同時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符合各村實際的集體經濟融合發展模式,在產業振興的同時,村組集體經濟和農戶也都得到了同步發展。「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為企業用地帶來機遇,在建設性用地指標申請中,我一次交了200萬元的建設用地指標款,首次申請到了10畝建設用地,公司的鮮食米粉和方便食品兩條生產線都是得益於此才建起來的。」瞅着辛苦建成的車間廠房,今日農莊食品公司總經理王道勇感慨道,公司多年前一直在新橋鎮從事水產養殖,2018年公司延伸產業鏈條,在王家壩村建起了食品加工廠,以米粉生產和方便食品加工為主。目前,企業被列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年產值達3000餘萬元,創利稅300餘萬,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100餘人。因今日農莊廠房的建成落戶,王家壩村、組集體目前共獲得到了90萬元的建設用地指標款。「目前這筆收入都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擬存入銀行大額定期存款,所得利息將來可以考慮村民分紅。」村黨支部書記唐芙蓉告訴記者,除了村集體收入增加外,村民還有土地流轉費和務工收入,大部分村民都能就近務工,村民都變成了「工人」,收入有了保障。「全村有60多人都在這裏上班,每個月有4000左右,離家近,照顧家人很方便。」在今日農莊米粉生產車間的務工人員王金鳳歡喜地介紹道。
 
    村莊變園區 村民變股民
 
    陽春三月,走進位於新橋鎮勝利村的國際蘭花園和富樂花鄉基地,一幅景美人和的田園畫卷映入眼帘。「我們全村有77家企業,土地流轉達85%,以農旅結合為主。」勝利村黨委書記兼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社長王生保告訴記者。「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中,全村通過騰出舊宅基地復墾增加了耕地210多畝,經過申請和全鎮調劑,我們村爭取到了近100畝建設用地指標,基本解決了現有企業用地難的問題。」2018年來,勝利村將上級壯大集體經濟項目資金184萬元分別以現金入股、購買設備出租的方式,實現了「雞生蛋」的收益。「2019年底我們全村股民進行了首次分紅,人均都拿到了28-30元(合併前原村與村之間有差異)的紅利。」王生保說,3月底我們將開展第二次分紅,股民們2020年的紅利也將兌現。
 
    金鳳來棲 鄉旮旯變聚寶盆
 
    芙蓉花溪鄉村旅遊環線是遊仙區重大項目,建成後將推動全區旅遊業再上台階。「驛站是環線上的重要元素,它的落地也將有助於當地發展。」據介紹,芙蓉泊驛站採用夯土技術建造,將引進農耕文化體驗、川西北美食一條街、108自駕營地等業態。項目要建設,沒有地怎麼辦?「投資方直接從新橋鎮購買了28畝建設用地使用指標,用於芙蓉泊驛站建設,復興社區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由鎮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統籌,從全鎮範圍內調劑。」對於解決外來重大項目的用地模式,楊桂林一一道來。地佔用了,村集體當然有回報。按相關規定核算,復興社區在該項目中共獲得了322萬元的費用。
 
    遊仙新橋鎮成功實施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為經營性建設用地和產業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各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興了產業富了百姓,目前全鎮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發展格局,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正在當地徐徐展開。(張寶杉 劉小義 宋兵)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