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特别报道

渝農村基層黨組織代表分享「鄉村振興夢」

2021-07-22
来源:香港商报网
    日前,在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舉行的「用奮鬥踐行黨的初心使命」記者見面會上,來自重慶市南川區、榮昌區、銅梁區和石柱縣的4位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代表,分享、描繪各自心中的「鄉村振興夢」。
 

4位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代表分享鄉村振興故事

    引領要靠「說+做」
 
    從知名「後進村」如何變為全市乃至全國的先進村?南川區大觀鎮金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春蘭向記者分享了金龍村的「蝶變」故事。
 
    2017年,南川區啓動人居環境整治試點工作。羅春蘭以此為契機,努力爭取到了試點機會,並立下「軍令狀」:如果我不能如期完成這個項目實施,請你把我這個書記給下了。然而,就在羅春蘭慷慨激昂地向村民們介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好處時,換來的卻只是村民們的冷眼旁觀。她一家一家的入戶宣傳,卻一家一家地吃「閉門羹」,甚至於有村民看到幹部就躲。羅春蘭意識到,帶動村民,光靠說還不行,更要靠做。
 
    為此,羅春蘭帶領村幹部們率先投入到污水處理、雜草整治等工作中來。起初,村民們還會圍觀、說風涼話,漸漸地,村民們都主動參與到工作中來,形成了幹部、群眾一起乾的和諧畫面,讓原計劃需60天工期的項目,提前一周就完成了。
 
    羅春蘭說,從這件事以後,村幹部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黨群關係融洽了,乾群距離拉近了,形成了一種幹部乾、群眾跟著乾,幹部說、群眾聽的狀態。她表示,未來,金龍村要把「黨建+」的路子走深走實,並努力壯大集體經濟,把更多傳統農民變為新型農民,打造一個群眾生活的家園、觀光旅遊的公園、寄託鄉愁的田園。

    青年才俊返鄉帶領「築夢」
 
    鄧躍虎是榮昌區安富街道黨群辦主任、通安村黨總支書記。作為一名年輕的「85後」,鄧躍虎在大學畢業後,曾先後在汽車企業車間、研發中心工作了2年。2011年,他意識到自己的「根」在家鄉,就放棄了優越的工作、安逸的城市生活,回到榮昌老家農村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放棄「汽車夢」,為了「村官夢」。剛到村裡不久,鄧躍虎就接到了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的重任。想要帶動起一個7000人的大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鄧躍虎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村裡發展資金不足,村民發展積極性不高等。經過思考,鄧躍虎決心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他瞄准了村裡那些閒置的房屋,開始引進業主發展文化產業,產生利益鏈接。
 
    通過引入集體經濟公司流轉閒置房,通安村發展起了夏布製作、茶捨、特色餐飲等項目,又成立土地流轉合作社,通過收取業主管理費增加收入;並開發研學項目,設計了鄉村振興、社會治理、人才孵化等6條研學路線,實現有償服務;還利用開發文創產品,借用高校學生、本土陶藝師等資源開發文創產品進行銷售。很快,通安村純收入就達到20、30萬,有了投資入股創業項目的資本。
 
    鄧躍虎認為,大城市少一名大學生沒什麼影響,但農村有一名大學生來搞發展就不一樣了。就這樣,曾經一心想要跳出「農門」的鄧躍虎,不僅自己扎根基層10餘年,更在通安村建立起了高校高端人才庫、通安鄉村振興鄉賢庫、通安籍大學生人才庫,並成功落地重慶市唯一一家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為通安村人才振興配置了強大發動機。
 
    吃上「產業飯」走上「致富路」
 
    記者見面會上,銅梁區土橋鎮六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開英講述了產業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的動力作用。據介紹,六贏村歷來就有種植蓮藕的習慣,具有適宜蓮藕生長的土壤和水份條件。2013年,吳開英帶領村集體成立了荷美蓮藕專業合作社,並註冊「農鄉蓮藕」商標。如今,六贏村每天約有60個工人進行蓮藕採挖,日產蓮藕20—40噸蓮藕,並銷往重慶各大商超。
 
    去年,六贏村集體收入達58萬元,人均年收入達2.3萬元。今年,六贏村在原有的「荷和原鄉」景點基礎上,又新建了「愛蓮人家」,推動荷葉茶、八寶粥、藕粉等蓮藕深加工產品發展。吳開英說,如今,六贏村從農區變成了景區,從田園變成了花園,從以前的產業道變成了旅遊道,成為一個山下十里賞荷花、都市品田園的美麗鄉村。
 
    同樣吃上「產業飯」,走上「致富路」的,還有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在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祥生的帶領下,華溪村發展起脆桃、脆李、吳茱萸、木瓜、黃精、蒓菜、蓮藕等套種、間種共計1800畝的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產業,並規模化養殖中蜂426群,建成扶貧加工車間2700平方米,其中安裝1條全自動蜂蜜加工生產線,3個標準化冷藏庫;建成黃精育種溫室大棚19個佔地10畝。
 
    2020年,華溪村集體農產品銷售突破了2000萬,利潤突破了200萬。王詳生表示,如今,華溪村的公路通到了家門口,水、電、訊等基礎設施得到大力提升,很多外出務工的村民、年輕人也都回到家鄉種起了黃精、養起了中蜂,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記者 蔣曦)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