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地市简讯

沿河甘溪镇江边村积极探索新农业经济发展助推群众致富

2018-01-14
来源:香港商报网

合作社正在依山伴水修建农家乐。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黄庆松 通讯员 杨敏 报道:1月13日,记者从沿河县甘溪镇江边村村委会获悉,近年来,江边村利用资源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子,成立了以村“两委”班子、六大员、村民小组长为基础和骨干、广大村民自愿入股参与的4家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有效解决群众增收的问题。

  江边村位于沿河甘溪镇政府北部,距甘溪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芭蕉村交界,南与本镇里户村毗邻,西与板场镇接壤,北与上坝村相连。辖9个村民组,398户1608人,目前尚有贫困户48户170人,有党员22名。

  “一个村干部不仅要带头致富,更重要的是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村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预计在三年内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农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同时,极力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民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争取在2020年顺利脱贫奔小康。”江边村村支书杨辉向记者说。

  目前,全村紧紧围绕“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的工作思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和“一村一品”建设,结合本村实际,以种植药材、花生、经果林,养殖以黑猪、土鸡、白山羊、高山蜜蜂为主,发展特色种植以中药材、元胡、厚朴、猪苓和食用菌等。计划在全村建设水池5口,从10公里外的村寨寻找长流水源用塑料AP50管引进村总水池,再分流到洞门清、大河沙坝、小井、构当溪4个片区的100立米水池里,再引入各家各户,让群众喝上安全的自来水。同时,计划增修5米宽的产业路10余公里,让种植药材、水果的所需材料能立马运到,方便快捷。计划修建垃圾处理池600立方米,配齐垃圾车、垃圾桶等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现在农村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老弱妇幼,土地大多撂荒,采取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当前农村的新渠道。”江边生态旅游观光公司法人杨秀强说。

  此外,在发展致富上缺技术、缺资金,产业路相对落后,阻碍了村经济发展。公司和合作社由于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后期管理资金及硬件设施(水、电、路)等诸多因素跟不上,导致经济收入并不理想。

  面对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实际情况,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同时,通过发展合作社经营等方式鼓励群众走规模养殖之路,构筑农村经济新的产业支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合作社基地内做零工或放羊每天有80元的收入,一个月能赚1800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有近两万的收入,现在国家对我们很关心,我们也要努力,以后日子就会更好过。”种植基地内给树苗清除杂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龚秀萍说。

  据江边生态旅游观光公司法人杨秀强介绍,该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以土地流转和与农户合作等形式发展软籽石榴基地278.2亩,群众到基地务工领取“土地租金”和“打工薪金”两份收入,3-5年投产后农户土地股份占35%。依托石榴基地,公司同时还成立了白山羊养殖场一处,养殖场按“党支部+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投产后,按村集体经济保底分红3%,贫困户保底分红5%。目前,共有21户农户参与了石榴、白山羊、花椒种植等产业的发展,其中贫困户有14户参与,共投资25万元,形成了产业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

  “下一步,江边村将产业结构调整覆盖到各个组,确保每个组至少有一个以上的主导产业,力争实现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发展一个产业调整一方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将群众从传统农业种植养殖业产出低、经济效益差、市场风险大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实现每个产业都有合作社企业带动,倒逼并实现群众致富增收。”江边村村支书杨辉向记者说。  

[责任编辑:蔚然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