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苗山侗水

2014-08-04
来源:香港商报

  鼓樓、花橋、古井、青石板古道、400年樹齡的古楠木以及古楓樹群,雲纏霧繞、炊烟渺渺,隨處可見潺潺的溪水,隨處可見身著侗族服飾的村民……這里的一切似乎都充滿靈性。似乎前世,已與其結緣。而這個能觸動心靈的原始村落,就是貴州榕江縣栽麻鄉大利村。8月1日至2日,由貴州省委宣傳部聯合《香港商報》舉辦的「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走進榕江。江西省作協主席、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陳世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遼寧省作協副主席鄧剛,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當代》主編汪兆騫,冰心研究會會長、冰心文學館館長、福建省作協副主席王炳根,《人民文學》副編審、著名散文家楊海蒂等全國知名作家一行深入榕江三寶侗寨、大利侗寨原始村落、宰蕩村等體驗了原生態的侗族風情。

  大利侗寨:原生態古村落

  大利侗寨位於榕江縣城東面,全村共238戶,1139人,皆為侗族。這里的侗寨順山溝溯溪而建,一色的欄杆式青瓦木樓,鱗次櫛比,中有小溪潺潺,清流急湍。主要景觀有建於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氣派雄奇的侗族四合院以及獨特的晾禾穀倉。寨中有大小不同、風格各异的風雨橋5座,木質結構,青瓦蓋頂,均有百年歷史,悠悠然次第橫架於小溪之上;村寨四周古木蔥蘢,古楠木樹達400多株,體現了侗寨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老人護村,古木祐寨」的傳統觀念。寨內的老鼓樓已經垮塌毀弃,現在的鼓樓為上世紀末新建。寨內現存最早的民居是楊家正房,大概距今300年左右;另一座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楊家四合院也比較古老,距今已有200餘年,為大利村現存的唯一的四合院。

  「這次親臨大利侗寨,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太喜歡了」。《人民文學》副編審、著名散文家楊海蒂表示,以前只知道中國有個侗族,但是缺乏深入的了解。今天,第一次來侗寨,第一次聽侗族大歌。大利侗寨村落,非常原始,非常生態,這里的大人、小孩笑容都很純樸、純真;這里的小孩,眼神都很清澈、純潔,聲音很天籟。怎麼會有這麼美妙的和聲?

  「古村落,是人與大自然和諧與共的生存空間。古村落的美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精髓,需要高度認知、精心保護、謹慎開發。」楊海蒂同時表示,對一些景觀村落在保護與開發過程中存在著急功近利等方面的問題,使景觀村落的歷史風貌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壞,應引起高度重視。希望這些原生態的東西在給人們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不要給他們帶來破壞。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相信當地政府一定能把它做好。如果說,從前的貴州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那麼,隨著貴廣高鐵的開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宣傳意識的增強,這里的旅游必定大有前景。楊海蒂對大利侗寨的發展充滿期冀。

  宰蕩村:侗族大歌傳承保護地

  美觀雅致的鼓樓、結構優美的風雨橋,加上萌生於侗寨山水間、散發著泥土芬芳的藝術奇葩侗族大歌,是侗寨的三大標誌性文化符號。侗族大歌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深厚的文化內涵、完整的音樂形態、獨特的美學價值。侗族大歌在侗族人民的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8月2日,「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一行走進榕江縣侗族大歌之鄉栽麻鄉宰蕩村。這個村寨的人們還基本保留著侗族的傳統風俗習慣。女性尤其喜歡穿戴傳統服裝和裝飾,她們的頭发盤起用木梳或銀飾固定在頭上,上衣是領口和袖口繡有花邊的藍、白兩色側開衣襟上衣(盛裝的時候是紫色)。衣服上的花邊都是自己刺繡,花紋據說有三十多種。村民很愛看侗族大戲,過大節時侗戲要演3至9天。重要客人來村寨要在村口舉行攔路酒儀式,歡迎的婦女們要唱侗族大歌勸客人喝酒,現在大利村的小學生課餘也都學唱侗族大歌。

  「第一次來聽侗族大歌,太震撼了。」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遼寧省作協副主席鄧剛說。他用手機視頻全程記錄下女孩子們的歌聲,她們一個個面帶微笑,她們的聲音如此的天籟,我知道自己趕赴了千山萬水,就是為了聆聽這樣的歌聲,真是不虛此行啊。「第一次聽到侗族大歌,這樣的一種形式。各種年齡層次的,從小到老,從老到小,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音樂」。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當代》主編汪兆騫欣喜地告訴記者,自己對侗族最初的了解,源自於廣西、廣東。在這個原始侗寨村落,有幸聆聽到原生態的、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感覺非常好。侗族大歌的音調、音色、很純朴。那種真誠,那種純净,那種明快,很引人入勝。楊海蒂老師更是用散文詩般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於侗族大歌的感受,這種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和天籟之聲,在大城市很難尋到。這樣的一種聲音,如同清泉一樣,一句句自然流淌進心靈的深處,情不自禁地被感染。女孩子一起聲,啊……差點被勾去了魂魄。

  用筆記錄描繪刻畫

  3日下午,「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一行離開黃果樹大瀑布,圓滿結束此次貴州之行。采風團的成員有近半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他們從貴陽出發,走過黔東南,走過銅仁,走過安順。一路上不辭辛勞,讓我們這群年輕人都感動不已。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遼寧省作協副主席鄧剛在臨別之際,激動地握著本報記者的手說,感謝本報的全程支持,能夠來到貴州,能夠有機會深入地進行采風,并通過自己的筆記錄她、描繪她、刻畫她,是每一名作家的夢想和期望,更是每一名作家的使命和責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委、《當代》主編汪兆騫老師,出生於1941年,是這次「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年齡最大的一位。臨近分別的時候,我們對他依依不舍。他揮一揮手說,只要貴州需要他,他隨時都趕過來。最后,由衷地感謝「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一行,貴州感謝您的到來!貴州更歡迎您的再次光臨!

  發展保護古村落

  古村落是歷史文化遺存的特有形式之一,蘊含著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是民間文化生態「博物館」,是民族的「根性文化」,古村落里既有建築等物質文化遺產,又有民間文學、戲曲、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州的古村落大都位置偏遠、交通閉塞,發展相對落后。因此,一些古老建築、自然風光、傳統習俗才得以留存和傳承。2012年,貴州榕江栽麻鄉大利村、栽麻鄉宰蕩村等5個村寨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在宰蕩村,「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一行,恰好遇上來自浙江大學的暑期社會實踐支教團隊。他們將在這里停留半個月,來豐富農村留守兒童的暑期生活,走進留守兒童內心世界。他們將在這里募集一個圖書館,來開闊孩子們的視野,讓更多的孩子們了解外面的世界。然而,在《人民文學》副編審、著名散文家楊海蒂看來,這個閉塞的古村落卻從未跟社會脫節,它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不斷地進步。楊海蒂說,她在宰蕩村拍了一組母子的照片,當她竭盡腦汁想盡辦法,試圖把照片送給對方時,卻得知那位年輕的母親也在使用微信。原來在古村落,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會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發展。文化大家馮驥才曾表示,中國城市風格和個性已蕩然無存,能否守住古村落這個「最后的家底」,現在還是未知數。此外,貴州古村落的「活化保護」,永遠比發展旅游更加迫切。若是能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那更是貴州古村落發展延續的一大課題。

  黃果樹瀑布名不虛傳

  瀑布順山澗之勢飛瀉直下,氣勢宏偉,大氣磅礡,水滴飄在半空中化作水霧,陪伴飛瀑左右。夏季是黃果樹最美的季節,清涼的氣候,壯美的瀑布群,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此時也是黃果樹瀑布最壯觀的季節,震耳欲聾的瀑布傾瀉而下,若非親眼所見,你難以想像它的壯麗和磅礡,水簾洞、天星橋、滑石哨、石頭寨,山、水、石、橋交相輝映,布衣寨、田園風光、喀斯特地貌,自然和風情渾然一體。因為雨量充沛,黃果樹周邊18條瀑布更加姿態萬千。群山環抱中,層巒疊翠、峽谷幽深、涌泉飛瀉、溶洞密布,或涓涓細流,或長河飛瀉,處處呈現出大自然天然玉成、妙趣橫生的景象。在天星橋景區特別是天星橋水上石林景區,樹與石相依相偎、千纏百結,甚至形成許多「樹抱石」或「石抱樹」的大自然奇景,組合成千百件美不勝收、蔚為奇觀的「天然根雕」藝術珍品,讓人驚叹不已。8月3日,「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一行走進貴州安順黃果樹大瀑布。

  「我們很早以前就知道黃果樹大瀑布,一定要來看看!」作為「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一行的最后一站,安順黃果樹大瀑布是作家們嚮往已久的地方。

  黃果樹管理文明

  「到了貴州,就一定要來黃果樹。」冰心研究會會長、冰心文學館館長、福建省作協副主席王炳根表示,此前,他到訪過世界第一大跨國瀑布尼亞加拉瀑布。這次看到黃果樹大瀑布,感覺還是很壯觀。喜歡黃果樹瀑布迎面而來的水霧,這里清新的空氣,美麗的景色還是不愧於5A級景區的稱號。當天,客流量感覺不大,秩序看起來很好。通常在最精彩的地方,人流量是很密集的。黃果樹景區在景區管理、文明度提升方面做得很好。

  「黃果樹瀑布,水很清澈,很適合夏天去避暑」。《人民文學》副編審、著名散文家楊海蒂表示,作為貴州的標誌,亞洲最大的瀑布,遠觀就已經給我足夠的震撼,近看更是讓我感受到窒息的雄偉氣勢。

  「每次看到黃果樹大瀑布,都感覺到很雄偉,很有氣勢」。江西省作協主席、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陳世旭已經多次到訪黃果樹,并樂此不疲。

[责任编辑:邓煜闽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