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内蒙古 > 地方产业

包頭“好菜”銷全國

2016-08-05
来源:包頭晚報

  圖為農民將一個個番茄用蠟膜紙包好,裝入塑料箱中。

  忙碌而喜悅的收獲季。 攝影 秦凱莉

  土右旗蘇波蓋鄉新營村心明種植專業合作社里,一排排干凈明亮的大棚望不到邊,一顆顆沉甸甸的番茄掛在植株上,若不是親眼看到這壯觀的種植場面,誰都不會相信在包頭會有如此大規模、現代化的綠色農業種植區。

  整潔的蔬菜分裝車間里,忙碌的農民們將一個個番茄用蠟膜紙包好,裝入塑料箱中,等待銷往重慶、湖南、廣東等地,送去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問候。

  厚皮番茄的“擴張”之路

  鄔新明是蘇波蓋鄉新營子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也是心明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老板”。說起當初為什么建立種植專業合作社,鄔新明不假思索地說:“為了讓村民們多掙些錢,轉變農業結構。”

  “2004年之前我在外地跑運輸,靠給人開車維持生計。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南方每年7月初都會趕上梅雨季節,雨水很大,蔬菜價格不定期上漲,尤其是厚皮番茄的價格漲幅很大。我想到村里的自然條件適合種植,正好趕上政府提倡農業結構改革。這一年我當選了村黨支部書記,為帶動鄉親們搞番茄種植,我先在自己的地里‘試驗’,技術成熟后就推廣開了。”鄔新明回憶說,12年時間里,從剛開始時的50畝種植大棚,發展到現在擁有500畝種植大棚,合作社流轉了土地114畝,建設了一個專業的蔬菜分裝車間,年銷售實現百萬斤。

  番茄的采摘期長達兩個多月,普通的大棚能產1.4萬斤-1.5萬斤,產量好的能達到1.6萬斤,施的都是農家有機肥。采訪時記者遇到了從成都來裝車的買家王經理,他說,自己來這里收西紅柿已經4年了,“這里的西紅柿果肉特別好,我們的市場很認可。”

  合作社帶動農民共同致富

  農業合作社采取統購統銷的營銷模式,既解決了產銷不對稱和蔬菜瓜果色澤、品質不達標的問題,也讓市場的供需有了良好的互動交流,更具競爭力。

  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形式還解決了村里及周邊村鎮的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鄔新明以新營村的實際情況算了一筆賬:他們村有許多剩余勞動力,多為50-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一年辛苦到頭,兩個人四畝地最多可以掙到3200元左右。在合作社打工,不但不耽誤自家種植,還可以輕松地掙到1.8萬元-2萬元。村民王強高興地告訴記者:“前些年我把自己家的土地也流轉了,一起加入合作社,錢掙得更多了。”除了自己村的剩余勞動力,旺季的時候,合作社還至少從周邊雇傭60多人。

  剛開始,種植需要擴大面積,鄔新明通過向鄉鎮相關部門申請,得到了扶貧貸款,一段時間后,資金周轉問題就成了擺在面前的難題,好在有政府的相關補貼、貸款才讓合作社化險為夷。鄔新明說:“政府出臺了許多惠農政策,加快農業改革,給予農業合作社無息貸款,才讓我們在經營最困難的時候,渡過了難關。最近,我們準備在村中新建一個大型蔬菜保鮮庫,可以延遲蔬菜銷售,增加競爭能力,提高蔬菜價格。”

  經過40個小時的公路運輸,這些由土右旗走出的番茄已經抵達重慶,走上了餐桌。今后,新營村的番茄還將“走”得更遠。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