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引擎”添力“臨空港速度”

2017-08-04
来源:湖北日報

  圖為:防汛大堤上的支部主題黨日。

  “紅色引擎”添力“臨空港速度”

  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整區推進“紅色引擎工程”

  湖北日報訊 今年上半年,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41.3億元,增長7.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642.1億元,增長14.2%。9個主要經濟指標中有6個保持兩位數增長。

  特別是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產業項目建設創造“臨空港速度”。1月至6月,全區共簽約引進項目36個,協議投資總額1589.3億元,邁進千億大關。其中正式協議項目23個,協議投資額881.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

  全區新開工工業項目24個,新開工服務業項目5個。5月31日,總投資109.56億元的航達航空科技產業園等9個產業項目集中開工,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同時,有良品鋪子鮮食工業園等11個項目完工,周黑鴨深加工二期等10個項目投產。

  驕人成績的取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也是全面從嚴治黨、整區推進“紅色引擎工程”的成果。

  黨建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與發展工作相輔相成。全面從嚴治黨、整區推進“紅色引擎工程”,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以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引領帶動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以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組織發動志愿者,密切聯系服務群眾,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為臨空港拼搏趕超,為“臨空港速度”增添無窮動力。

  圖為:志愿服務大巴走進涇河街海景北社區。

  紅色物業:給物業注入“紅色基因”

  打造“紅色物業”,是推進“紅色引擎工程”最具改革性、創新性的舉措。

  通過加強和創新黨對物業服務企業的領導,組織引導物業企業和物業管理人員,在做好物業服務的同時,同步幫助基層黨組織做好黨的工作,傳遞黨的聲音,把黨的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把黨組織的關心關懷送到每個居民身邊,以增進黨組織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其中,集中選聘一批黨員大學生,從事物業服務管理工作,是“紅色物業”的重要特點,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6月,大學生畢業季。東西湖區的一則“紅色物業”招聘公告,吸引了眾多學子關注的目光。200個“紅色物業”管理服務崗,引來1645名報名者。經過嚴格的筆試,611名考生從中脫穎而出,進入面試環節。最終的200位勝出者,可謂是優中之優:他們中有碩士40人,黨員67人。除了自己招聘的200人,該區還從武漢市委組織部選聘的大學生中,爭取了45個名額,進入區內國有物業公司工作。

  為了留住這些“紅色基因”,東西湖區給足了支持政策。集中選聘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工資將分別達到5400、6600、7800元/月,并提供住房保障、戶籍落戶等各項支持政策,為選聘大學生提供培訓成長渠道。

  此外,還鼓勵民營物業企業引進大學生,對引進大學生的民營物業公司,按照每名大學生每年2萬元的標準給予以獎代補。

  與此同時,根據區情,在全區11個街道組建“紅色物業”企業11家,作為公益性企業化物業服務實體,對市場失靈、自治失效、無物業管理或管理不善的還建小區、老舊住宅小區、棄管小區和零星獨棟等小區提供基本的物業服務,區財政統籌保障其日常運營經費,增強還建小區承擔基本物業服務的功能。

  圖為:大道物流公司黨支部的主題黨日活動。

  案例

  社區物業一體化

  ——黨組織管理到底,服務到戶

  7月14日,烈日當頭。涇河街稻香社區鑫海花城東區,50多名黨員、部分業主,自購手套、垃圾袋、鏟子等工具,三五一組在院內撿拾垃圾,鏟除“牛皮癬”。

  鑫海花城2005年交付入住。2016年10月,由于房屋產權糾紛、物業管理不善等多種原因,物業公司選擇棄管。在打造“紅色物業”過程中,涇河街將社區物業一體化模式引入鑫海花城,給小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社區物業一體化,是在還建小區和棄管小區實行社區居委會主導與物業服務自治的一種新型模式。由區、街主導成立國有物業公司,設立若干社區物業管理項目部,由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兼任項目部經理,社區干部兼任兼管,實行人員共用、信息共通、服務共享。通過實行經費包干,嚴格經費使用標準,將街道物業產權租賃收益適當補貼物業管理費用,設定惠民性物業費標準,變盈利性管理為公益服務性管理,讓居民切實享受低價高質物業服務。

  自“紅色物業”進駐,區、街先后投入資金160萬元,對小區道路、坑洼地面、停車場棚、損毀園藝集中修復,同時發動社區在職黨員、退休黨員、志愿者開展“黨員常青活動日”,堅持每周一天到小區院內清掃路面、撿拾垃圾、鏟除小廣告,每天由一名社區黨員干部帶頭值班,組織物業隊員在占道經營的小區門前執勤疏導。

  圖為:常青花園在職黨員開辦“花姐烘焙書吧”服務社區居民。

  紅色引領:構建“兩新”黨建“1+2+N”工作體系

  7月28日,清早一上班,東西湖區委組織部的工作人員就來到武漢客廳,與京東華中區域黨委書記方斌交流進一步完善組織建設的相關議題,采集黨員信息。

  京東華中區域黨委7月6日揭牌成立。現有黨員309人,以武漢為中心,輻射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省的京東分支機構。

  方斌說,盡管京東華中區域黨委掛牌成立不久,但通過籌備工作的宣傳教育,黨組織的影響力日增。從今年年初至今,已有30多位員工向黨組織表達了入黨意愿。

  推進“紅色引擎工程”,東西湖區緊盯“兩新”組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這一薄弱領域,堅持問題導向、創新驅動,推動“兩新”組織黨建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全面提升“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水平。

  全面構建區委“兩新”組織工委——產業(行業)非公(社會組織)黨委+街道工委——若干“兩新”組織黨組織“1+2+N”的“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體系,按照全年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提升到96%以上,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提升到98%以上,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100%目標,打響“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攻堅戰。

  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實施方案》,每月通報全區“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推進情況,區委“兩新”組織工委領導直接掛點聯系推動企業非公黨建工作。新溝鎮街工委組建10個工作小組,分片包干、分類施策,幫助指導重點非公企業單獨成立黨組織或組建非公聯合黨支部。慈惠街通過轄區“兩代表一委員”,加強與非公企業高層的溝通與聯系,通過選派黨建指導員,指導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

  圖為:志愿者在鏟除“牛皮癬”。

  案例

  共駐共建 打造命運共同體

  ——濱江區域非公企業黨建樣本

  慈惠街濱江區域,有工業園區7個。近年來,濱江區域黨總支扎實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轄區非公企業建立黨支部9個,匯聚黨員59人。

  按照“資源共享,共駐共建,服務企業”的思路,以活動為載體,以機制為保障,以服務為紐帶,不斷增強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創新區域化黨建引領機制,與非公企業黨支部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定期召開聯席會。在非公企業黨支部中,廣泛開展黨員亮身份、認領服務崗位、認領微心愿活動,以及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扎實開展“兩學一做”。

  為非公企業提供“一對一”式黨建指導,指導非公企業黨支部開展支部主題黨日、黨員發展等黨建服務,不斷提升非公企業黨支部黨建水平。開展支部書記培訓、工會干部培訓、員工安全培訓,進行員工職業病普查,建立企業法律咨詢服務站。開展聯動服務,以構建轄區企業員工和諧勞動關系為目標,聯合勞動仲裁、社保、司法等部門,調解員工間、企業與員工間的各類糾紛,成功調解案件45起。

  在非公企業中,開展經常性群眾文化活動,成立企業職工籃球協會,開展“濱江杯”籃球比賽,以及拔河、羽毛球、象棋圍棋比賽等文娛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促進企業職工交流,把職工緊緊團結在黨支部周圍,傳遞正能量。武漢大道物流公司黨支部,結合“大道之星”評選活動,增強企業黨組織凝聚力和向心力,吸引更多普通員工加入黨組織。

  紅色細胞:進一步擦亮“黨員常青”品牌

  “我的情總是那樣激昂滾燙,那誓言還在心頭耳邊回響,不忘初心鞠躬盡瘁為人民……”一曲昂揚激越、蕩氣回腸的《忠誠與奉獻》,唱出了共產黨員踐行宗旨的愛民情懷。

  6月30日,“黨員常青”系列主題作品在“黨員常青”的發源地——東西湖區常青花園社區首發,以此推動“兩學一做”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進“紅色引擎工程”。

  “黨員常青”系列主題作品,包括微電影和圖書《黨員常青》,以及電視片和歌曲《忠誠與奉獻》。它們從不同的視角、采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講述了常青花園社區廣大黨員參加居民自治組織、參與社區管理、服務居民群眾的感人故事。

  常青花園社區,是一個居住著12萬居民的大型社區,設有5個社區黨委、22個網格黨支部和5個業委會黨支部,直管黨員900多名,60%的黨員是離退休老同志,他們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不忘初心,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用實際行動鑄就“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的“黨員常青”精神,成為武漢市基層黨建品牌。

  為大力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東西湖區進一步擦亮“黨員常青”品牌,努力使每個黨員成為全社會最具活力的“紅色細胞”,讓他們發光發熱,傳遞正能量,及時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全區組織12支黨員志愿服務隊,乘坐志愿服務大巴,深入到社區、農村,持續開展流動服務,巡回解決群眾“最后一百米”的小事、煩心事,助力紅色物業,讓更多基層群眾感受“紅色細胞”的帶動引領。活動開展中,黨員志愿者創新形式,注重解決居民實際問題,共為群眾解決各類難題2.3萬余件,真正實現“群眾有難,黨員來幫”。

  在同步開展“黨員認崗亮身份”活動中,根據黨員特長和社區需求,精心設計服務崗位,用服務贏得民心。老黨員在傳承黨的優良作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傳承優良家風、關心教育青少年、開展法治宣傳、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發揮余熱,認領6200余個崗位。青年黨員積極認領治安巡邏、捐贈樹木、公益宣傳、結對空巢老人、代辦幫辦等4300余個崗位,贏得了群眾的一片贊譽。

  結合黨員“星級爭創”活動,該區深化以“雙認領”為核心的黨員星級管理,采取單位與社區雙向報到、雙向評分、雙向公示,倒逼在職黨員開展公開承諾,參與社區治理。全區70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實現“雙認領”近萬個,其中5800余名黨員被評為“五星黨員”,實現了在職黨員“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為“黨員常青”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案例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2日,常青花園轄區天成貴龍文化傳播公司黨支部的黨員,用重溫入黨誓詞的方式,在波濤洶涌的府河大堤上,過了一個不尋常的主題黨日活動。

  大堤外的府河,已經淹沒了岸邊的觀景平臺,水面已經高于堤內的道路。常青花園社區防汛指揮部在府河大堤上成立,210名黨員和志愿者在兩公里的地段日夜堅守。天成貴龍文化傳播公司負責人成海蛟,率領他所在黨支部的黨員,以及青年志愿者已經是第二年參與防汛。

  作為一家非公企業老板,“80后”的成海蛟2012年加入了共產黨。2014年,他在公司成立了常青花園的第一個非公企業黨支部。2016年,武漢遭遇罕見暴雨災害,成海蛟主動請纓,帶領公司黨員上堤值守。今年汛期,成海蛟和支部黨員再上府河大堤。大堤頂部、中間、堤角,各要安排一個人,一起巡查,重點是看有沒有冒水、管涌,有沒有白蟻筑巢……“我們都是常青花園的居民,大堤里面就是我們的家,一定要把它守好!”站在府河大堤上,成海蛟堅定地告訴黨員們。

  為了激發黨員的責任意識、宗旨意識,成海蛟將主題黨日活動搬上了府河大堤,與全體黨員一起過了一個十分有意義的黨員活動日。

  常青花園社區,“黨員常青”品牌的發源地。持續深化“黨員常青”,把“黨員常青”拓展到社區在職、年輕黨員中,充分激活社區每一個“紅色細胞”。

  “花姐烘焙書吧”“亞新心理工作室”……如今,在常青花園社區,越來越多的在職人員、年輕黨員,自愿參加社區治理,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服務居民群眾。常青花園社區管理辦公室黨工委副書記王超說:“‘黨員常青’向在職、年輕黨員拓展,使‘黨員常青’品牌更亮,在城市黨建和社區治理中,發揮了強力推動作用。”

  策劃:李花文

  撰文:田密 孟寧

  圖片提供:東西湖區委組織部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