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皖包河梳背橋社區:寫好新時代「民情日記」

2021-04-08
来源:香港商报网
    咚!咚!咚!「你好,請問有人在家嗎?」
 
    清明假期前的一個傍晚,合肥市龍川路某住宅小區內,50歲的古琴教授張婷正在家中練琴,門外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張婷打開門,門外露出兩張燦爛的笑臉。「您好,我們是梳背橋社區的工作人員,過來看看您家裏有什麼需要我们做的。」社區黨支部委員江艷和同事笑盈盈地表明來意。
 
    梳背橋社區是包河區常青街道新成立的一個城市社區,1.36平方公里範圍內聚集了中海央墅、建發·雍龍府、融僑·觀瀾等新建成的商業住宅小區和中海環宇天地等商業街區,高樓大廈里的「城市冷漠症」在這裏並不鮮見。

    「黨群串門」打開 心門
 
    「居民來自五湖四海,相互之間熟識度不高,對社區工作不熟悉,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自然不高。」梳背橋社區黨支部書記史先揚介紹,為了儘快「破局」,這個「初創型」社區率先走出了「第一步」——以「黨群串門」為抓手,建立常態化的「民情日記」走訪機制,傾聽、收集、解決群眾「急難盼」,逐漸打開了居民「心門」。
 
    自去年12月以來,社區16名工作人員按照分片包聯的形式,利用下班和周末的空閒時間深入小區和街區,進樓入戶,到居民家中串門,形成了「走訪居民必記、了解訴求必記、解決困難必記」的「走訪三必記」制度要求,「通過入戶串門走訪,讓居民了解社區服務內容,收集居民訴求,同時最大限度地組織動員居民黨員和骨幹走出家門,形成社區自治力量。」
 
    史先揚介紹,「民情日記」常態化走訪的背後,梳背橋社區的「三項清單」越來越完善,通過全方位收集各類服務主體的服務需求,形成「需求清單」,整合轄區居民、商圈以及公共服務資源,形成「資源清單」,利用結對幫扶、公益創投等形式,形成為民服務的「項目清單」。
 
    不到半年的時間,史先揚和江艷等人的「民情日記」本已記錄地滿滿當當。一次走訪中,江艷拜訪的一戶居民家中新添了寶寶,但孩子遲遲未上戶口,也未購買居民醫保,走訪後這個事情就像「一個未完成的事項清單」一樣裝在了江艷心裏。

    協調解決急事難事
 
    1月底,江艷注意到省里下發了一個延遲繳納2021年居民醫保的通知,居民只要在2月28日前補繳即可,她立即通知居民準備好材料,又給街道人社窗口撥去電話,叮囑他們「無論如何也要等一等這戶」,終於趕在截止期限前一天幫居民補繳了醫保。
 
    除了新生兒醫保續保等「急事」外,「民情日記」走訪還幫助居民協調解決了小區停車難、廣場舞擾民、文明養犬等難事,通過一次次登門走訪,居民的「需求清單」也越發多樣,諸如小區室內公共活動空間少,天冷的時候居民沒地開展活動,可否在社區里舉辦一些科普小課堂,讓放了學的孩子有地去……
 
    「『民情日記』走訪只是拉近黨群關係的第一步,目前我們正對居民反映的需求、問題、矛盾進行梳理,分類制定解決方案。」史先揚表示。
 
    據悉,針對居民反映的公共活動陣地缺少等問題,目前梳背橋社區利用小區架空層打造的黨群服務陣地正在建設中,預計將於7月前正式開放。此外,該社區還打造了「家有好『鄰』」「童心同益」等微公益創投項目,越來越多的居民骨幹走出家門,加入社區公共事務中來。(杜靜 鮑俊良 柏永)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