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特别报道

田園風光生態宜居

2016-03-15
来源:香港商報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福建模式

  「美麗鄉村建設當下首要任務是整治鄉村環境,打造田園風光,完善村民自理機制,樹立久久為功的理念。」近年來,福建省的「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涌現出一大批典型範例,如南平政和石圳村、浦城際嶺村、龍巖永定南江村、三明寧化謝新村、泉州永春豐山村、廈門海滄西山村等。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有1100多個村莊得到初步整治和改善提升,40多條美麗鄉村景觀帶基本整治建設完成。到2016年,全省還將完成3000個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創建300個美麗宜居村莊(美麗鄉村示範村),打造90條以上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景觀帶。香港商報記者田晴葉子

  村莊規劃彰顯鄉村之美

  規劃是組織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龍頭,是規範村莊整治建設的藍圖,也是引領旅游產業發展的指南。沒有規劃的建設,就是亂建設;沒有規劃的整治,只能是瞎折騰、白整治;只有規劃抓好了,規劃的水平提高了,才談得上后面的建設和管理。

  福建省遵循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原則,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定位和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方向,對現有村莊進行科學分類。根據其自身資源稟賦、特色和實際情況,或注重山、水、田、林、園、塘等田園風光的保護,或突出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元素挖掘,或注重地域特色歷史文化傳承。

  1.分層面完善規劃。在縣城(城市)規劃修編時進一步完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明確包括重點鎮、中心村在內的鎮村整體布局,合理確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項目和建設標準,提出不同區位、不同條件村莊環境改善的類型和時序。抓緊修編或重新編制時間較長已不適應發展需要、或者編制不到位甚至「套圖」的村莊規劃。

  2.突出村民主體。農村規劃工作,「三分匠人、七分主人」,村民是村莊建設的主體,也必須是規劃編制的主角,必須扭轉簡單由城市的規劃院所編制鄉村規劃的做法,更加重視村民參與和需求。福建省通過村民委員會動員、組織和引導村民參與村莊規劃編制,把村民商議和同意規劃內容作為改進鄉村規劃工作的著力點。建立村民商議決策、規劃編制單位指導、政府組織、支持、批準的村莊規劃編制機制。規劃設計師們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協助主體完成規劃設計并指導其實施,不喧賓奪主。

  3.優化規劃內容。針對鄉村規劃內容多照搬城市規劃,內容繁雜、脫離農村實際的問題,福建省提出鄉村規劃內容應堅持主要問題導向,以農房建設管理要求和村莊整治項目為主。分散型或規模較小的村莊只編制農房建設管理要求,一般村莊在編制農房建設管理要求基礎上,結合村莊發展需求提出村莊整治項目,對於產業發展、鄉村旅游、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有更高要求的村莊,可另編制專項規劃。同時要求規劃編制前必須全面收集基礎資料,通過蹲點村莊,采取實地踏勘、入戶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多種方式,不遺漏一條街巷、一棟建築、一顆古樹、一座古橋等信息收集;必須準確掌握村莊實際情況和村民需求,認真分析村莊的歷史、文化、習俗、生產生活方式、鄰里關系、信仰、水系、道路、產權關系等因素。

  4.提高規劃執行力。村民是規劃執行的主體,為了讓村民了解規劃、熟悉規劃、看懂規劃、認同規劃,福建省組織規劃編制人員和基層村鎮建設管理人員進村入戶宣講村莊規劃,將規劃實施的相關規定寫入村規民約,將規劃約束性條款轉化為村民自覺的行動,實現村民對規劃要求的自我約束、自我維護、自我管理。

  2015年底,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出通知,對全面有效推進鄉村規劃工作作出具體部署。通知明確到2020年,全省所有縣(市)完成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或修編,所有鄉完成鄉規劃編制或修編,所有村莊都有切實可用的村莊規劃,所有農村住房建設都有規劃管理,基本實現「村村有規劃,建設有管理」。

  環境整治凈化鄉村之美

  促進農村環境整潔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突破口,福建省實施了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等一系列改善村莊人居環境的工作。在此過程中,盡可能遵循「六不六多」的原則,即: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不搞寬馬路、不過多使用水泥鋼筋、不在門前屋后搞過度硬化;多依山就勢、多因地制宜、多做庭院菜地、多搞村莊綠化、多用鄉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的建築。與此同時,從解決最迫切、最基本的環境問題入手,重點抓好環境整治「五清楚」:

  一是掃清楚。一凈遮百醜,要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把環境衛生打掃清楚,建立長效保潔機制。

  二是拆清楚。把沒有用的拆除,整治房前屋后的雞圈、豬圈、牛羊圈以及簡易搭蓋、違章搭蓋。

  三是擺清楚。把晾曬的地瓜稻穀、堆放的柴火等生活用品、生產工具擺放整齊,破損臺地和駁岸填平補齊整清楚,做到既美觀又不影響生活。

  四是分清楚。將生活污水經三格化糞池處理后尾水直接接入田間、魚塘或人工濕地。生活垃圾就地堆埋之前將「乾垃圾」與「濕垃圾」分清楚,濕垃圾(廚餘)田間坑頭堆肥,乾垃圾中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泡沫等有害物質單獨收集,可回收利用物資回收利用,其餘垃圾就地就近堆埋。

  五是粉清楚。就是要在保護歷史建築、特色建築的前提下,引導村民裝飾裸房,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建築風貌,粉的概念不僅限於建築材料,還包括綠化,比如說用爬山虎和桉樹遮擋等手法,也可以利用房屋山牆藝術涂鴉。

  特色產業豐富鄉村之美

  美好家園離不開產業支撐,福建省把美麗鄉村建設與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結合起來,深入發展鄉村特色旅游產業,通過幾年的培育發展,大部分美麗鄉村示範村的旅游及特色農業產業基本形成,產業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各地從抓點,到以點帶面、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打造美麗鄉村景觀帶,整治建設成效明顯,促進了城鄉休镕健身觀光旅游發展,拓展了農民增收渠道。如漳州漳浦縣南浦鄉后坑村,充分利用村落竹林資源豐富的特點,打造突顯竹文化元素的鄉村旅游,村莊整治貼近自然,盡可能保持原有生態環境。寧德市重點打造蕉城、福安、福鼎3條美麗鄉村景觀帶,在此基礎上,沿景觀帶線路啟動美麗鄉村一日游示範點建設,建設一批田園風光型、民俗風情型、休镕產業型美麗鄉村一日游示範村莊,使休镕農業與鄉村旅游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亮點。蕉城區霍童溪流域美麗鄉村景觀帶,將九都鎮九仙村的樤家風情、邑樤村的沿溪生態林,外表村的生態攝影基地等連點串線,同步發展了七都草莓、藍莓采摘和八都河鮮品嚐,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玉帶連銀珠的大景觀生態格局,直接拉動了霍童溪旅游、沿線村莊產業發展。泰寧音山村水際村沿線、尤溪洋中鎮桂峰村至聯合鄉連雲村、海滄區東孚鎮沿線等美麗鄉村景觀帶都各具風采、各有特色。

  此外,福建還依託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傳統村落的特色旅游。尤溪縣桂峰村重點保護幾十棟歷史建築以及古街古牆,明顯改善環境景觀面貌,延續了歷史風貌和古民居遺產,促進了鄉村休镕旅游發展。連城縣培田村大力推進古村落的旅游開發,引導鼓勵村民發展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要內容的生態農業休镕度假旅游,吸引大學畢業生開店創業,開發出不少創意產品,為村落的發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一個地方的發展,不管是哪個方面的產業,只有把基礎做好,才有可能致富。」各地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推出了「土樓人家」「丹霞人家」「天竹樤寨」等一批特色品牌,逐步將傳統的農村觀光產品轉變為農事體驗、民俗風情、溫泉養生、特色民宿等新型旅游業態;圍繞鄉村旅游發展配套產業,開發獨創性、特色性參與項目,設計獨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擴大游客旅游消費,并因勢利導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完善機制護航鄉村之美

  通過環境整治、發展特色產業,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但這樣的局面來之不易,需要落實美麗鄉村建后的長效維護機制,護航鄉村之美。

  (一)創新投入方式。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省級安排專項資金,實施「以獎代補」。縣級加強涉農資金整合,做到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形成合力。鄉鎮和村集體積極籌集整治建設資金,進一步完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農民投工投勞、出資出智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鄉賢通過贊助、冠名等模式,支持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旅游開發,保護和開發利用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同時,推動政府通過委託、承包、采購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村莊規劃建設、垃圾收運處理、污水處理、河道管護等公共服務。例如,泉州市按村莊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少於30元標準安排保潔經費的做法,采取市、縣(區)、鄉鎮各承擔10元的籌資方式,建立健全保潔經費保障長效機制。

  (二)建立共管長效機制。推進鄉村規劃師甄選培訓試點工作,從村民中甄選培訓鄉村規劃師,協助鄉鎮村建站和村兩委落實美麗鄉村規劃。強化農民主體地位,不少村兩委成立了人居環境改善或美麗鄉村建設治理村民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治理自下而上的民主決策機制,以多數群眾的共同需求為導向,不搞形象工程,推行村內事「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治理機制,防止政府大包大攬,并引導村民全過程參與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不強制或變相攤派,增加農民負擔。縣、鄉鎮兩級則重點抓好村民建房圖集推廣等技術服務,推進「兩違」綜合治理,建立污水垃圾、村道河道、供水等公用設施長效管護制度,把管理責任落實到人。

  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現代化的腳步不斷加快,傳統的鄉村記憶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城鎮化進程中,勞動力不斷涌入城市,鄉村的未來又在哪里?在福建,當看到那些散落在青山秀水間的村莊,看到那些乾凈整潔并配有污水處理設施的庭院,看到那些被充分尊重和保護的古村落,看到那些在家門口「有工做」的農民,就會找到答案。

多年不懈的努力,從示範引領,到普遍推進,再到深化提升,福建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持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從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起步,不斷拓展建設內容,形成了整體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格局,終於將髒亂差的農村,變成了更生態、更文明、更宜居的「美麗鄉村」。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