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商报专稿

全国政协委员、大帝集团董事长吕培榕建议助推中国服装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2018-03-0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田琴、吕斯达北京报道:“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打造需要时间和文化的积淀,而产品的优质性、创新性和创意性,是品牌获得消费者持续认可、走向高端的基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希望在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早日打造成具有国际高知名度的中国服装品牌。”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大帝集团董事长吕培榕在北京驻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将向大会提交《关于推动我国知名服装品牌打造成为国际性品牌的建议》,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将服装品牌纳入国家品牌计划,并将服装的品牌推广纳入”一带一路“推介范畴,借助”一带一路“纽带,鼓励”品牌服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品牌化运营尝试,助推品牌服装企业积极融入世界舞台。

  国内的服装品牌仍难以匹敌国际品牌

  吕培榕是一位闽商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流淌着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热血。从1993年下海自主创业,到1994年创立大帝鞋服有限公司,再到1999年组建大帝集团,他一步一个脚印,深耕服装产业领域。2003年,吕培榕创立了“帝”男装品牌;2005年,“帝”牌荣获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2009年,“帝”牌被福建省外经贸厅评为“福建省国际知名品牌”,并荣获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影响力传媒大奖“最具影响力商务休闲品牌”。

  据悉,本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代表3人,除了吕培榕先生外,还有江苏江阴海澜集团总裁周建平和真维斯国际(香港)优先公司董事长杨勋。作为纺织服装行业的杰出代表,他关注的目光,自然也离不开服装产业的发展问题,因此,经过深入调研,他向大会带来了《关于推动我国知名服装品牌打造成为国际性品牌的建议》。

  吕培榕在提案中表示,中国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自2010年开始,世界上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中国,2017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8935.65亿元,累计出口2685.96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1581.09亿美元。

  但是,从国际市场看,特别是中高端市场,国内的服装品牌却很难与国际品牌匹敌,在品牌知名度、品牌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等维度,还远没有与“全球第一”的相匹配的服装品牌。即使是在国内,我国的服装品牌也相对弱势,2017年、2018年都没有品牌入选“国家品牌计划”。

  因此,从服装产业的发展考虑,我国的服装纺织行业要维持“第一的”的地位,一定需要有部分服装品牌先在国际上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从品牌价值和产品价值上获得海外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国际性品牌,提升我国服装行业的品牌形象和地位。

  产业链不完善阻碍服装品牌走向高端

  “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在打造品牌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与国际上知名品牌相比,在销售体量、本国外销售、国际认可度等方面,都有不小差距。”吕培榕认为,首要的问题就是品牌企业体量较小,品牌知名度不足。他举例说,从上市企业来看,国内服装企业大部分在100亿以下,绝大部分未涉足海外市场份额,即使有开拓海外市场,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也不足20%。而如2017年开云集团销售总额达154.78亿欧元,集团Gucci和Saint Laurent销售收入分别达到62.11亿欧元、15.02亿欧元。因此,从纵向比较上看,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不断拉大。

  “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高品牌认知价值、产品设计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和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等方面。”在吕培榕看来,国内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相较国际品牌要弱,在高品牌认知价值方面,国际知名品牌通常都是通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品牌口碑积累,国内知名品牌相对而言,品牌的创立时间短,品牌文化积淀不够,这是天然的劣势;产品的设计能力是品牌的重中之重,只有良好的设计能力,推陈出新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持久认同,才有高品牌的认知价值,而国内服装品牌在产品设计方面,仍然较为薄弱。

  国内品牌企业对于自身品牌的不自信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吕培榕介绍道,近几年,国内品牌企业在发展了一段时间后,愿意通过国际收购一些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作为切入中国高端市场的品牌。通常而言,国内品牌收购国际品牌,多为看重其品牌的高认知价值、设计能力,有利于企业的多元化、多品牌发展,但是,仍有不少企业海外收购,只是希望借助该品牌原有的知名度,简单包装之后,就投入国内市场。实际上反映出的问题,众多服装品牌的不自信,或认为自身品牌不易支撑高端市场,通过收购的捷径,快速夺得市场,仍然是国际品牌的整个理念或定位高于国内。

  “产业链的不完善,也成为阻碍我国服装品牌走向高端的一个重要因素”。吕培榕告诉记者,企业重视产品,并不是单靠单个企业,而是关联到整个产业链。意大利的男装、英国的高级定制,与服装产业的上游的企业的面料辅料质量、创新产品、加工工艺、创意产业等密切相关,许多国际性品牌,能够在品牌所在地轻易找到高质量的各种面料和辅料,但是一旦离开了品牌所在地,就没有了他们原有的价值属性。而国内恰恰缺乏这种全产业链的高质量、高配合度,很多企业其实也想做出高品质的产品,但是往往受限于国内的产业链上游的产品。

  将服装的品牌推广纳入”一带一路“推介范畴

  “国内的服装品牌走向国际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是,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有效的解决,就能有效推动或加快我国服装品牌走向世界、走向高端。”对于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前景,吕培榕信心满满。

  “建议商务部和央视主导的国家品牌计划在选取企业时,能考虑到服装品牌的特殊性,尽快将服装品牌纳入国家品牌计划。”吕培榕表示,2017年、2018年连续2年的“国家品牌计划”,共有80多家家企业,却没有一家服装品牌企业入选,希望在接下来能有国内服装品牌入选“国家品牌计划”,在国家的品牌培育下得到更好成长。

  “一个国际性品牌的成长,能带给国家的不仅是经济利益,还有国家形象等。” 吕培榕在提案中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品牌服装企业积极融入世界舞台。以相关主导部门或行业协会为主导,建立一套鼓励和考评机制,对在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等设立创意、设计中心的服装品牌给予支持,或委派设计师前往学习、交流的企业,给予相应支持。

  吕培榕同时建议,将服装的品牌推广纳入”一带一路“推介范畴。他告诉本报记者,2017年1-11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为834.35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前五大市场是越南、俄罗斯、菲律宾、孟加拉及阿联酋,对其合计出口353.4亿美元,占对”一带一路“出口纺织品服装的42.4%,国家应以”一带一路“为纽带,鼓励”品牌服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品牌化运营尝试。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